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
|
前言:文題不是兒子去見父親,而是孔丘拜見老聃。
孔子見過南子,雖然是一次禮貌拜訪,卻弄得灰頭土臉,一世英名幾乎喪盡,最難堪的是被子路質疑,要指天發誓才能勉強過關。
孔子另一場會面是專誠向老子問禮, 請注意我的用詞是「拜見」不是「會見」,那是因為當時老子年歲比剛過而立之年的孔子大,以幼見長,理屬拜見。事實上,老子的《道德經》的哲學思想較孔子述而不作的《論語》稍優,學術地位較高。
一個是道教鼻祖,一個是儒家宗師,兩人碰頭堪稱歷史性見面,孔子向老子問禮,是學術交流,這場儒道爭霸,比拼之下,結果是老子贏了。
孔子在問禮期間,老子對孔子說:「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語氣好像老師教導學生。 孔子俯首說:「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短短幾天相處,兩人惺惺相惜,臨別依依,老子送孔子來到黃河邊上,看見滔滔河水,大家都有所感慨,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意思是:時間就像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消逝。
老子則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人最高善行就如水的品性,潤澤了萬物而不求名利,而且願意停留於眾人都嫌棄的低賤之地,所以,水這種品質是最接近「道」的。
老子借題發揮,繼續說:「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居住要善於選擇好地方;
心態要善於靜如深淵; 待人要善於仁義; 說話要善於謹慎守信; 為政要善於管治; 處事要善於發揮所能; 行動要善於把握時機。 做人能夠與世無爭,就無悔無怨了。
老子把水性和水德講述得淋漓盡致,孔子聽了恍然大悟,拍手叫好,佩服不已。 兩個哲學巨人對水的評價,代表不同學派的見解,但水平高低立現,孔子只是浮想與興嘆,流於表面,較為膚淺;老子以水喻人,充滿哲理,寓意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