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9年4月26日

「令和」抽水篇


日本新年號「令和」

還有幾天就到五月一號,日本踏入新紀元,天皇明仁在世傳位兒子德仁,結束用時三十年的年號「平成」,新天皇將啟用新年號「令和」,已經由首相安倍晉三發佈了。「令和」發表後,引來一陣議論,因為這事我有留意,所以不妨來一次抽水。 

年號始作俑者是漢武帝劉徹,他在公元前140年創立年號「建元」,是中國歷史破題兒第一遭,距今2159年,劉徹做了54年皇帝,在位期間用了十一個年號。 漢武帝之後,中國歷朝歷代皇帝各有不少於一個的年號,到了末代皇帝溥儀,他的年號是「宣統」,中國結束帝制後,從此再沒有年號這東西,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國家名稱。 

日本與中國同宗同源,天皇採用的年號一向是由漢學權威從中國的典籍中找出,例如即將結束的「平成」,出自咱《史記》的「內平外成」一語。 新年號「令和」甫公布,首相和官房長官便同聲宣稱是採用自日本典籍《萬葉集》中「梅花詩句」,意圖是說明年號首次不和中國沾親帶故。 此語既出,中國網民似乎不怎麼認同,紛紛查根究底,羅列了許多出處,網民的創意和誠意俱有,甚麼「令和珅自裁」等則屬於廢話,我認為他們找到《黃帝內經》的「知迎知隨,氣可令和」及張衡《歸田賦》的「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兩段最具說服力,尤其是後者。 

在未說出我的理由之前,先看「令和」來源《萬葉集》梅花詩是怎樣寫的?「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於帥老之宅,申宴會也。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見圖)


「令和」採自《萬葉集》梅花詩


這本詩集是結集了公元500年至900年之間日本詩歌,文學地位等同中國《詩經》。再看張衡的《歸田賦》,此賦應該是在他生卒期間作的,即在公元78年至139年之間。 可見,《萬葉集》比《歸田賦》至少遲面世三四百年,所以說《萬葉集》創作模式是仿照或者雷同《歸田賦》,同時,我認為「令和」也有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的影子。 

根源在哪裡,一眼就看到,最為重要的,是當年《萬葉集》成書是用漢字,並非後來的平假字。 日本承傳了中國文化,無庸置疑,不過,人家發揚光大得很好,而我們卻有些背棄和扭曲,甚至失傳,最不幸是簡寫字至今還未撥亂反正。 「令和」出處爭之無謂,二字我都頗為喜歡,一喜它書寫簡單,看了舒服;二喜它含有「主子有令,焉不附和」之意,符合日本今日國情。





32 則留言:

  1. KM先生論述精簡而明,秋又來上了一課。謝謝啊 !
    也覺得「令和」二字簡潔,有下達命令,政通人和之意,應是個不錯的年號。
    日本承傳了中國的文化,很努力的保留下去,如仿唐建築、唐服、茶道、花道、禮儀都保存不廢,成為一種藝術。
    如今新中國在紛擾多難之後,也懂得一些復興古時風尚的建築和風俗了。如山東每年舉辦的尊孔大典,三月三日的女兒節......等等。

    回覆刪除
  2. 祖先遺留的技能文化不能丟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外國人都趨之若鶩,爭相學習,但我們卻有些人卻棄如敝屣,令人失望。現在每逢清明節,西安有祭黃帝大典,場面極為壯觀,我每年都留意和跟進相關報導,台灣名流和海外華人也有出席,我尤其喜歡閱讀典禮的祭辭,是學習寫作的好範文。

    回覆刪除
  3. 其實帝制到咗今日係象徵多過實際.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的皇帝大都君主立憲,只是國家的象徵,若有幸成為人民的偶像,那就受到膜拜,否則,平平無奇。

      刪除
  4. 我喜歡呢句:「含有「主子有令,焉不附和」之意,符合日本今日國情。」。

    回覆刪除
    回覆
    1. 鳳凰姐果然高人,要害讓你一擊即中。謝謝來訪。

      刪除
  5. 迄今仍然使用年號凡國家好像也是唯此一家別無分號.

    回覆刪除
    回覆
    1. 蛙仔哥,好耐唔見你,近況好嗎?你講嘅冇錯,得佢一家。

      刪除
  6. 對日本一向沒有好感,換皇帝改年號更引不起我關注,皆因今日天皇只是一個受薪偶像而已,無權無勢。其實日本想同中國畫清界線很簡單,不必強調年號出於日本典籍,大可找一個平假字做的年號就是了,肯定沒有人會誤會它源於中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天皇已經君主立憲,權力有限,韓日都喜歡去中國化,但歷史的烙印深刻留存,抹不去,磨不掉。你所言甚是,不用漢字改用平假字就不會出現疑問,他們的心真難推測。

      刪除
  7. 天皇已經君主立憲,權力有限,韓日都喜歡去中國化,但歷史的烙印深刻留存,抹不去,磨不掉。你所言甚是,不用漢字改用平假字就不會出現疑問,他們的心真難推測。

    回覆刪除
    回覆
    1. KM先生,您要在Peace先生「回覆」的字樣上點撃回答,他才會在Gmail上知道您有這段回應。除非他專誠走來看看,否則不會知道您已經回覆了。

      刪除
    2. 早晨,謝謝秋葉姐的指導,我明白了。情況應該像:我昨天看了你最新貼文關於心心的,但不知你有沒有回應?因為沒有收到Email,所以不知道,現在我馬上過去專誠看看。

      刪除
    3. 我也會一時錯手就在「新增留言」上作出回應,相信您也是這樣。這並不是指導,只是及早提點一下吧。 關於心心的新文,今早我已作出回應了。
      如果在留言欄下右下角的「通知我」前面的小空格內,有作出一tick的話,那麼Gmail的「收件匣」就會在稍後發出通知的。 至於其他的e-mail就不會受理。
      謝謝您來訪留言,我已經回覆了。祝安!

      刪除
    4. 原來自己的博客也有「通知我」,怪不得收不到email,我真粗心大意,忽略了網友的回應,不知道的還以爲我沒禮貌。

      刪除
    5. 每一個人的留言欄下,都有「通知我」,要tick了對方才會收到通知的。
      我在自己的blog上,和貴blog上,都看到設定的一tick;不知道您看不看到有這一tick呢 ?
      如果沒有的話,就要每次都要tick一tick了。

      刪除
    6. 現在我留意到了,過去忽視,造成對話的中斷,責在自己,但不知道一Kick後是否一勞永逸,不需每次要做相同動作。

      刪除
    7. 如果您已經“設定”了這一tick,則一勞永逸,在您自己的網誌上,「通知我」前面是永遠都見到有一tick,則自己和網友都不用再去“剔”了。
      *
      但在人家的網誌上,如果見不到「通知我」之前有一“剔”的話,就要在空格內點擊一下,讓一“剔”顯示,系統才會通知您有回應。
      總之每逢見到小空格內是空白的,則每次都要去“剔”一下。

      刪除
    8. 現在的回應都已經收到電郵,有時候電腦自動替我剔送「通知我」,有時候卻仍需在空格上剔一次,我已經記住這一動作,不讓遺漏,可以說,用電郵提示回應的問題總算解決了。
      再請教,怎樣的設定才可以很快知道被我關注的網友發表了新的貼文?

      刪除
    9.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10. 記得在初開blog時,我們都可以設立「閱讀清單」,隨時可以加上想看的網誌名稱。只要按下「閱讀清單」,就可以看到網友的新文更新的簡介,按入名稱就可以去到,可以看到全文,以及留言。
      不過,加入新網誌的格式,我已找不到,舊的也無法除掉。
      看來,您要另請高明指點一下。
      *
      現在有一位基爾君到訪貴blog, 他好掂gar,他可以在blog面上設置一些網友的新文更新通知,希望您請教他,看他能否幫到您吧。

      刪除
    11. 閱讀清單我都有,不過冇提示,我要不時專門入去找尋,見到有新貼文,就瀏覽學習。而家有「通知我」已經算突破,我會好好使用。

      刪除
    12. 「通知我」是負責通知有網友回覆您啫,不會通知您有新貼文可看。不過,都可以由此剔入去~跟貼追踪網友的新文篇嘅。

      刪除
    13. 在閲讀清單..我追蹤的網誌內貼上網友的網址,網友出貼文時便第一時間收到通知。

      刪除
    14. 但係冇收到通知,我要專門去搵。以前,我郵箱會自動彈出邊位網友貼咗新文,然後一㩒,就睇到嗰篇文章。
      好多謝你教我,我會再試下。

      刪除
  8. 日韓都深受中國古代唐宋明時代的文化影響,尤其文學宗教藝術以至職官禮制都以古時的中國漢文化相近,是文化同源吧!如要在文學上分清那些是古中國那些是日本那些是韓國我諗真正義意就不大了....
    反而我有點興趣想知,其實好似韓國咁完全廢除使用和學習漢字,改用全韓文音標符號作為韓文,咁韓國的新一代係點樣去重新學習韓國古典文學和韓國古詩詞之類?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基爾,您好!歡迎大駕光臨。日韓受中華文化影響毋庸置疑,如你所說,哪些是中國哪些是日本哪些是韓國,在今天來說意義不大。在去中國化方面,似乎韓國走得比日本急和廣,日本起碼平假文和漢字並存,韓國則完全廢掉。但我知道,他們的漢學家還很多,遇到重大歷史文化事件和中國有歧義,這些專家都會開聲。

      刪除
    2. 剛才看到樓上秋葉姐的留言,叫我請教你關於如何能早點知道網友貼出新博文,這方面希望你不吝賜教。先此謝過。

      刪除
    3. 我估你是想在網誌右邊欄目加一個網友新網誌清單吧?!
      可以用以下方法set一個網誌清單小工具,只需在清單小工具裏逐一貼上網友的address就可以了,不妨試試!
      設計>版面設置>新增小工具>網誌清單小工具

      刪除
    4. 多謝你基爾兄,我試下你呢個辦法,母親節快樂!

      刪除
  9. 日本人大把漢學專家,他們當然認識中國經書相關詞彙,不過,別人有自己解說,中國網民何必說三道四,與他們何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都覺得中國網民有啲多餘,吹縐一湖春水,干卿底事?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