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6年6月12日

端午雜談

姤卦代表農曆五月,午月,一陰生
 
 
復卦代表農曆十一月,子月,一陽生
 
端午節已經過了幾日,今天才加以談論,是否有點明日黃花?但我認為仍未過時,還可以一談。
 
端午節前網上有人說,端午節不應互相祝福節日快樂,而是祝福安康,原因是這個節日是紀念屈原投江自盡,只有傷感而沒有快樂。 端午只宜安康不宜快樂的提法不知是甚麼時候冒出來,無從稽考,但我絕不敢苟同。 屈原無疑是愛國詩人,他投江自盡行徑在史家當中很有爭論,不少人認為他只是失寵於楚懷王,悲傷負氣而死,帶著失意落拓情意結而已,如果根據我們現代人的觀點準則,自殺被視為懦夫行為,不值得鼓勵。 因此,為了因為屈原在此日死去,縱然已被列為紀念性節日也不應互相祝福快樂,這完全是矯枉過正的說法,又不是國殤,何必這麼認真執著? 其實,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份都是傷感的,元宵是關於長安失火的,七巧節是牛郎織女的悲淒事蹟,即使是萬家歡樂的中秋節,也牽涉到常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可憐故事。
 
為甚麼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根據易經十二消息卦的說法(消息兩個字在這裡是消減和生息的意思,我的博文檔案有專篇論述,網友若有興趣不妨翻查一看),自農曆十一月冬至一陽生的復卦起計(如圖下),時序來到五月便以姤卦代表,它的卦形剛剛相反,成為一陰生,一條陰爻頂着五條陽爻(如圖上),陽氣很盛,因此,把端午節叫端陽節是未嘗不可的。 此外,按照十二地支的排序,農曆十一月是子月,五月就是午月,因此端午節也就名正言順了。
 
代表五月的姤卦,這個姤(音逅)是甚麼卦呢?
易經「姤」是第四十四卦,天風姤,上天下風,即天下有風。「姤:女壯,勿用取女」,意思是女子過於強壯,不宜娶回。 它的卦形如上述是五條陽爻在上,一條陰爻在下,可見一個女人能夠同時對付五個男人,殊不簡單,豈止能頂半邊天?若不是強壯又是甚麼? 讓我們再看「彖」是怎樣說的,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彖」進一步解釋了姤卦,姤就是男女相遇邂逅的意思,陰陽相遇後,柔會逐漸剛強起來,因此不要把她娶為家室,不可以長相廝守。 所以,但凡占得這個卦而且又是問姻緣,那必定是一個不吉利的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