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7年6月11日

龍脊梯田訾家洲


從桂林去陽朔有水陸兩條路徑,最好是乘船從漓江溯流而往,此段百里漓江應該是桂林旅遊皇冠上最耀眼奪目的明珠,可惜導遊沒有作這個鋪排,而是選取陸路往返。 雖然這不算最好的選擇,但是沿途奇峰疊嶂,山巒千姿萬態,有的孤峰一座,挺拔屹立,峰尖直指穹蒼;有的數峰比肩相靠,築成一道冷冷畫屏。 途中看見一座奇特山峰,山峰當中有一個大窟窿,形狀似半月,形態之怪異,堪稱大自然之鬼斧神工,導遊說這是「月亮山」。 煙雨中透過車窗,偶爾在山峰與山峰之間的縫隙瞥見一座村落和三數個農民,靜態的畫面倏地出現了動態的平衡,把江山點綴得如詩如畫。 可以說,陸路的風光同樣是旖旎迷人,不愧有「十里畫廊」之稱。
                                  月亮山


新聞報導暴雨肆虐華東和臺灣,所以導遊每天都說景區會降雨,我正擔心參觀龍脊梯田是否會受到大雨影響,忐忑的心要在平安壯族梯田觀景區大門才放下,其時天色雖然稍為昏暗,慶幸沒有下雨。  穿過景區入口的牌樓,朝山頂走去,不一會,我止步向山下張望,綠油油的田陌和普通耕地並無二致,這算是甚麼梯田?心中不免有點狐疑。上山路上,看到不少壯族老齡女人背著筐筐,筐筐裡面裝滿沈重物資,但她們步履依舊輕鬆,我猜她們一定是在運貨。 


                                    壯族大娘(八十多歲)

          壯族大娘的背筐
越往山上走,遊人越多,這才想起今天是星期六。 忽然間,山頂傳來一陣燃放鞭炮聲音,循聲向上仰望,只見山頭瀰漫一片白煙,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我向路人打聽,原來今天(六月三日)是平安村「梳秧節」,每年今天壯族村民在龍脊制高點「七星伴月神壇」舉行拜神儀式,然後下田插秧,我趕忙打開手機查看萬年曆,後天就是「芒種」,看來,壯人和漢人都是使用同樣的曆書,可惜此際我還在山腰,只能耳聽而無緣目睹,到了山巔,儀式早就完結,心中不無遺憾!
在七星壇倚欄俯看,有數百年歷史的龍脊梯田全貌躍入眼簾,梯田的線條流暢而優美,極其壯觀、氣勢磅礴,恰儀式過後梯田都注滿了水,在微弱天色下猶能反映出銀白水光,一層一層的梯田,好像一環又一環的紐帶,把高山的農田織成一匹匹色彩繽紛的壯錦,眺望遠處的群山,其時山脈全都籠罩著一絲絲又輕又淡的白霧,仿如仙境,不禁神為之往矣!難怪各地龍友都視龍脊梯田為取景聖地和寵兒。可惜我所攜器材只屬一般,加上技術不濟,拍不出見得人的照片,枉費了美景。
             梳秧節拜祭秋母娘娘

             龍脊梳秧節告示

           龍脊梳田1

           龍脊梳田2

         龍脊梳田(春哥攝)
臨離開桂林回港的早上,我們來到市中心的訾洲公園,目的之一是憑弔柳宗元寫的散文《訾家洲亭記》,公園那座龐大石刻,右方是柳宗元浮雕,左方是《訾家洲亭記》全文。 這篇散文是柳宗元在柳州做官時候,他的好友兼上司到來視察政務,他特別邀請上司到訾家洲(訾,音止,姓氏)遊覽,然後寫成了這篇遊記,我個人認為這篇遊記不及他的《始得西山宴遊記》精練,所以沒有被收納在《永州八記》當中。
訾洲公園另一個看點是眺望矗立在漓江上的象鼻山,從公園這邊望去,象鼻山雖然清晰可見,但是,無論怎樣看總看不出象鼻的形態,這和平日在報刋圖書所見有很大落差,要知道,這是漓江的的標識,怎會是這樣?後來我從其他遊覽過象鼻山的朋友瞭解到,原來,觀看象鼻山應該在漓江的另一邊,換言之,我們看到的象鼻應該處於視線左方,若然在訾洲公園這邊看,象鼻在視線右方,那就不像了。難怪人們部說,觀看這類景物要「七分想像、三分好像,不想不像,越想越像」。
         柳宗元和《訾家洲亭記》
         在訾洲公園拍攝象鼻山
         

      在訾洲公園對面拍攝象鼻山(網絡照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