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5年9月10日

歷史係你老豆


唐太宗除了文治武功傳世之外,他在接納諫言方面,虛懷若谷,同樣為人稱頌,他惋惜魏徵之死時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歷史究竟是甚麼?為何令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要把它作為一面鏡子,去查找自己不足,去瞭解朝代的興衰更迭?

毛澤東的睡床一半擺滿線裝書,他每天都要翻閱的書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這本書既是史書,也是帝王之書,「資治」,就是幫助統治國家的意思,自宋以後,歷代帝王均研習此書,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管治能力。

記得我讀中學,第一次上中國歷史課的時候,老師走進教室就在黑板上寫:「歷史是甚麼」五個大字,然後轉身問學生,課室鴉雀無聲,年少無知的我們沒有一個能夠答出來,老師走到我的面前,再問我一遍,我搖頭不知如何作答,於是他輕輕敲了我的小光頭一下,然後說:「歷史係你老豆!」此話一出,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大笑過後,老師嚴肅地說:「老豆代表了我們的過去,值得好好尊重;老豆不但能夠對我們作出教育,也能夠指正我們的錯誤,歷史就如我們的父親。」 老師一番深入淺出的解釋,學生們好像明瞭歷史是甚麼一回事似的,在我來說,被老師敲了一下腦袋,無疑醍醐灌頂,幡然覺悟。 這一堂,老師由三皇五帝開講,直到鴉片戰爭,數千年歷史,濃縮在四十五分鐘授課時間中敘述完畢,精彩絕倫,生動有趣至極,我聽得津津有味,也格外留神,從此,歷史就在我年幼心靈上埋下種子。

「歷史係你老豆」,只是一句笑話,但我永記心坎上。老師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興趣,從而吸引聆聽。 歷史是一面鏡子,是顛簸不破的真理,而歷史又經常重演,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就是這個道理。 唐高祖李淵沒有安排好合適的繼位人,弄至幾個兒子競相爭寵,最後李世民上演玄武門之變,弒兄奪位。 同樣,李世民也是在皇儲問題上搖擺不定,幾個長孫皇后所生的皇子,為了繼位爭個你死我活。 最令人發笑的,李世民是一個認識歷史,懂得以史為鑒的君王,竟然沒有吸收歷史教訓,犯了前人的過錯。 明太祖朱元章由於在立儲上同樣做得不好,才有靖難之變,朱棣上演叔奪姪位一幕。

中國是世界上保全史籍最完整最詳細的國家,五千年歷史從傳說開始,經過《山海經》、《尚書》、《左傳》、《春秋》等古籍的記載,以及由《史記》開卷的二十五史,把中國的文明和發展巨細無遺寫出來,讓子孫後代得到明白瞭解。 歷史既然是鏡子、是老師,為何世人還不好好重視和學習呢?
 
香港回歸後,教育上歷史沒有成科,放棄以史為鑒的傳統,試問,沒有過去,怎有將來?今天的孩子思維上斷層,只有目前,沒有過去,更加沒有將來。 1840年鴉片戰爭導致香港割讓給英國,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父母輩記憶猶新,最為慘痛是,兩次鴉片戰爭開啟了百多年中國屈辱歷史,苦難中國人民從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97年香港回歸,失落的明珠重返懷抱,正當我們還沈浸在洗脫恥辱的歡樂時候,我們的孩子竟然舉起了獅龍旗幟,這面旗幟象徵了甚麼?或許他們不確切認識,甚至不曾在這面旗幟下生活成長過,但他們居然舉起了,看到此等場面,令人多麼的心酸和悲憤,那是數典忘祖,那是忘記老豆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