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2年6月25日

賀天神合體及蛟龍下潛而作

賀天神合體及蛟龍下潛而作

 

文章日期:06/25/2012 03:13 pm
 
上天攬月
六月二十四日,電視實時播放「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天神合體,喜見祖國掌握太空站建立技術,欣然賦詩。



一箭鳶戾九重天,
睥睨鯤鵬更勝前。
注一
輕雲駕舟玉盤畔,注二
麗日煦宮瑤池邊。
雙控交會無縫接,
注三
三傑勇藝萬策全。
華夏凱歌不絕耳,
盛世強音奏管弦。




下海擒龍
同日,又聞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於太平洋深溝成功下潛7200米深度,再創歷史,遂賦詩以賀。


 

南冥鴻壑邃且深,注四
蛟龍探潛四千噚。注五
何愁浪急恣天意,
不懼風高隨人心。
五洋捉鱉創紀錄,
萬尺載人報佳音。
科技騰飛鑄大國,
中華屹立民族林。
注一:鯤鵬,見《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若: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搏扶搖而上九萬里,去以六月息也。」
意譯:「北海有一條魚,名叫鯤。鯤很大,大到不知幾千里。它變成鳥,叫做鵬。鵬的背大都不知幾千里。當它奮起飛翔的時候,趐膀有如天上的雲。當海水運作的時候,此鳥就飛到南冥,南冥就是天池。『齊諧』是一本神話書,裡面說:鵬飛到南冥後,擊起的水有三千里,當它乘風飛行時,更加達到九萬里,它是乘著六月的氣息而上的。」
注二:玉盤,月亮。
注三:雙控,天神合體,對接時可用自動控制,也可用手動控制。
注四:南冥,深海,天池。
注五:噚:一噚相當於1.8米,4000噚即7200

2012年6月20日

割席絕交說華歆

割席絕交說華歆

文章日期:06/20/2012 10:18 am
 
小時候我的寢室和圖書室兩位一體,唯一的課餘活動就是看圖書,那時候特別喜歡看成語故事書,對「孔融讓梨」、「鑿壁偷光」、「割席絕交」、「孟母三遷」書中少年人尤其神往,成語了解多了,不但啟迪了心智,連寫作的時候不期然也多應用了成語,朋友們都說這是我文章的特色。

這次要講的話題是「割席絕交」的華歆,寫作的靈感源自新版電視劇「三國」,看到華歆逼宮情節,心中冒起厭惡之情,不吐不快。

其實,新版「三國」拍得非常精彩,口碑很好,演員演出尤其出色,只是個情節過於搧情。 關於新版「三國」劇集的評論容後伺機再說。

回歸正傳,首先讓我們簡單回憶「割席絕交」的故事: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一起讀書求學,但是華歆讀書漫不經心,經常跑去看熱鬧,管寧認為華歆不長進,而且人品差,在屢勸無效之下,憤而把坐著的草蓆割成兩半,表示和他絕交。
長大後華歆的成就很大,勤奮的管寧反而難望其項背,華歆成就雖然很大,但人格行為確實難以恭維,一生人中,甘當曹操、曹丕的鷹犬,他的一張為虎作倀嘴臉,猙獰可惡,在電視劇的塑造下,入木三分。
 
東漢末年,無能的漢獻帝劉協被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內心感到非常憂鬱忿怒,自覺愧對列祖列宗。 有一天,他和伏皇后共坐閒話,劉協想到自己的無能和曹操的霸道,不禁傷心流淚,痛苦萬狀。 伏皇后於是獻計由她寫信給父親去聯絡各地諸侯一同對付曹操,仿效當年十三路諸侯共討董卓的壯舉。 這件事很快被曹操發覺,派華歆帶兵入宮捉拿伏皇后,伏皇后躲在密室中,但被華歆發現,可惡的華歆竟然用手揪住伏皇后的頭髮,把她從密室狠狠地扯出來,親手押送伏皇后見曹操,曹操不理三七二十一,就把伏皇后及所生兩子一併殺死,成為繼彌衡、孔融之後,又一個被曹操害死的人。 伏皇后死後,曹操迫令劉協立自己的女兒曹貴人為皇后,猶幸這個皇后深明大義,她就是電視劇「三國」中痛斥曹丕的曹皇后。

曹操死後,曹丕剛接受爵位不久,華歆再次跳出來,策劃了謀朝篡位式的陰謀,改變了歷史。

他首先「說服」曹丕稱帝,繼而進逼劉協禪位,他去到皇宮,逼劉協頒布禪讓詔書,第一詔不行,第二詔也不行,第三詔才勉強可行,堂堂一朝天子,不但要親寫詔書,還要像小學生般被老師一而再,再而三退回作文,慘遭百般凌辱,我明知不是史實,仍然為可憐的劉協難過,看到如此場面,敢問情何以堪? 公元220年,漢獻帝把409年的漢朝國祚「禪讓」曹丕,曹丕封自己為魏文帝,追封曹操為魏武帝,第二年,輪到劉備稱帝,封自己為漢昭烈帝,第三年,孫權也稱帝,封自己為吳大帝。

華歆兩次的胡作非為,甘當曹氏父子的打手、鷹犬,史冊留下惡名。
少年的管寧和他割席絕交,看來是一個聰明而有遠見的抉擇,最低限度,令我們至今都認定管寧是代表勤奮上進一面,而華歆是代表貪圖逸樂一面。
許多朋友和網友都認為我寫文章喜歡借古喻今,如今我即管以此文為題目,聰明的讀者,猜猜它是借喻甚麼

2012年6月16日

孔融之死

孔融之死

文章日期:06/16/2012 12:50 am

上一篇博文「裸衣罵曹」貼出之後,想不到竟然起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引來不少網友留言,眾人都批評禰衡恃才傲物,狂妄自大,被殺乃自取其咎,有一些網友還把禰衡的言行投射到社會上的人和事,看來大家對當今某些人只有偏激瞎搞而無合理內涵的言行不敢苟同。

禰衡胡言亂語,嘩眾取寵,宛如跳梁小丑,在曹操來說簡直不屑一顧,也費事自己動手。禰衡之死,是典型以言入罪,雖然死得不明不白,在當時的社會卻沒有引起太多的議論,反正大家都認為他是咎由自取的。
孔融和禰衡兩人惺惺相惜,經常互戴高帽,一個稱對方為「再世孔子」,一個稱對方為「翻生顏回」,總之,在曹操眼裡,兩人都是一丘之貉,都是必殺之人,但兩人之死很不同。
《三國演義》對孔融著墨不多,記憶中只有「劉皇叔北海救孔融」這個章回有提及。說起神童孔融,誰人不識?他是孔子二十世孫,而更為人所認知的,他是「孔融讓梨」的主角,四歲的時候不但懂得尊長,而且深諳儒家的忠恕孝弟道理。
有一年,他去拜訪一名姓李的大官,門人不肯引見,他對門人說:「我和李大人是世交。」姓李的大官感到出奇,便破例接見,問孔融與他是甚麼世交,孔融回答說:「我是孔子後代,你是老子後代,當年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過周禮,所以我們是世交。」孔融的聰穎,旁人卻不以為然,嘲笑他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譏,說嘲笑他的那些人一定是小時了了。孔融的聰慧和一貫的趾高氣揚性格,最後招致殺身之禍,應了他的世交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雖然和曹操是一朝之臣,兩人的政見卻截然不同,他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行徑極為不滿,而且經常上書彈劾。有一次曹操打敗了敵人,想把敵人的妻子送給曹丕做老婆,孔融看不過眼,寫信給曹操,說當年周武王滅了商紂,把妲己賜給周公,曹操因為孔融是有學識的人,就相信了此事,後來兩人見面的時候曹操再問孔融此事出於何經何典,孔融才說是憑空臆測,想當然而已,曹操氣得想立刻殺死孔融。最令曹操憤恨的是孔融破壞了禁酒令。在三國鼎立時期,為了儲備糧食,曹操下令節食和禁酒,孔融身為朝庭命官,不但不予支持,反而大唱反調,譏諷曹操深知歷代之亡國不少因為女人而起,為何不去禁女人,甚至家中養了成群妻妾。聽到這些難堪的說話,曹操恨不得將孔融殺之而後快。

後來,曹操終於找到了殺孔融的藉口,就是有人誣告孔融謀反。謀反當然是死罪,曹操收到報告後,立斬無赦。但是,孔融是孔子後人,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孔子被捧到一個至高無上的位置,曹操要殺聖賢的後人,非有一條充分理由不可,否則難塞悠悠眾口,於是曹操頒下了具有文學價值的《宣示孔融罪狀令》:

「太中大夫孔融既伏其罪矣,然世人多釆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此際人說平原彌衡受傳融論,以為父母與人無親,譬著瓦器,寄盛其中,又言若遭飢饉,而父不肖,甯贍活餘人。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理,雖肆市朝,猶恨其晚。更以此事列上,宣示諸軍將校屬,皆使聞見。」

曹操在這項罪狀令中,把孔融罵到狗血淋頭,最好笑是孔融以孝道出名,但罪狀竟然是不孝,可見曹操殺人理由不拘一格,照曹操所言,孔融不但該殺,而且猶恨其晚也。
孔融之死是否咎由自取,或者冤假枉屈,則見仁見智了。

2012年6月8日

百年之約

百年之約

 

文章日期:06/08/2012 03:24 pm
香港天文台照片:香港太空館/西貢


香港天文台照片:香港太空館/尖沙咀

香港天文台照片: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既天文館/荃灣



香港天文台照片:香港天文台/南區



由於今年適逢雙春兼閏月,祖先的智慧把今年的芒種計算在閏四月中,即六月五日,芒種必定是在公曆六月五至七日,芒種昭示盛夏來臨。


芒種翌日早上,我如常在瀕臨海邊的公園跑步,維港此際藍天白雲,天氣甚佳,才是八點鐘時分,已是驕陽如火,還未跑步,猛烈晨光已照得人渾身冒汗。天文台預報今天金星凌日,我對這個天文異像一點概念也沒有,我戴著太陽眼鏡,手搭涼棚,雙眼盡量瞇成一條線,望向發出刺目光線的太陽,但不見有甚麼特別。


跑到了公園的東隅,食物亭旁邊架著十數部攝影機,長短火俱備,鏡頭一致朝向陽光,我停住了步伐並好奇地觀看的時候,有一個年青人從食物亭走出來邀請我看看他的攝影機,他指導我要從觀景器才能看到影像,我見到畫面上一個淡白的圓形圖像,顯然是太陽,大約在太陽的西北偏西之處有一個黑點,由於黑白分明緣故,黑點顯得非常清晰可見,年青人告訴我那黑點就是金星。後來,我走到另一部攝影機旁,這部攝影機的機身架著炮筒大小的長鏡,年輕的機主驕傲地讓我參觀,只見黑點的金星印在白色的太陽之中,畫像更加清晰更加大,此時,我發現黑點好像從西北偏西的位置往上移動了半分。


「金星凌日」,四字之詞,一副文藝腔調,它到底是甚麼回事?回到家我登上了各天文台的網頁,查找了答案,原來金星運行到了太陽和地球中間,在地球可用肉眼看到金星從太陽飄移而過,這個過程需要六個多小時,這個天文異像叫做金星凌日,按照金星運行規律,百年一次,而每次凌日有兩個回合,兩個回合相隔八年,本世紀的金星凌日第一回合發生在2004年,當年因為香港無法看見,所以留下印記不多,第二回合香港乃至中國大部份地方都能看得到,所以特別引起關注,下次金星凌日已是一百年後的事了。

金星不但是地球的兄弟,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叫他做太白星,我國史冊很早就稱晨曦的金星為啟明星,晚上的金星為長庚星。兒時看西遊記,認識了一個白髮蒼蒼的神仙,名叫太白金星,是專門為玉皇大帝宣佈聖旨的欽差。


 
在五行來說,火剋金,屬火的太陽是屬金的金星的剋星,但是火猛則金強,鋼鐵是在熔爐中鍛煉而成的,細小金星敢於挑戰龐大的太陽,以小搏大,以弱戰強,「金星凌日」此名用得多好,用得發人深省。

2012年6月4日

二次創作

二次創作

文章日期:06/04/2012 03:15 pm


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在朝(立法會議員)野(網民)的反對下,政府被逼押後二讀,宣佈予以收回,這條草案被民間稱為網絡23條,其爭論點是扼殺了所謂的「二次創作」(Re-creation)和妨礙言論自由。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二次創作是指使用了已經存在的著作的文字、圖像、影片、音樂或其他藝術作品。換言之,「二次創作」包括了仿作、改編、引用並加以發揮等創作模式。』

 
 
全球保護知識產權和原創版權,已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是普世認同的價值觀念,於原創者而言,辛辛苦苦的創作,被盜版者、剽竊者,一句多謝也不說,就cut and paste 變成自己的作品,而且堂而皇之公開,內心的忿怒和無奈,可想而知,這種無恥行為的確需要予以譴責,也需要根據法律去追究責任,但是,法例如果過於苛刻及太多灰色地帶,除了帶來執法上的困難之外,最大問題是窒礙了發揮空間。

在拍賣場上屢屢創出成交高價的美國某藝術大師,其人物描繪,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來自中國已故領袖的原照,經過他「二次創作」之後,不但成為自己的作品,還賣出高價,盡管如此,從來沒有人對他的仿作提出過半點質問。

在中國,仿作的例子不勝枚舉。例如,宋代名媛琴操曾經把秦觀的《滿庭芳》改韻,從「文韻」改為「陽韻」,裡面的詞句一字不改,或者少改。

琴操改韻,時人不但不以為忤,還得到蘇東坡的激賞。
 
琴操是這樣改寫的:
山抹微雲,天連芳草,畫角聲斷斜陽。暫停征轡,聊共引離觴。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茫茫。孤村裡,寒鴉萬點,流水繞紅牆。
魂傷,當此際,輕分羅帶,暗解香囊。漫贏得青樓 薄倖名狂。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餘香。傷心處,離成望斷,燈火已昏黃。

秦觀原創:
山抹微雲,天連芳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征棹,聊共引離樽。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
銷魂,當此際,香囊暗解,羅帶輕分。漫贏得青樓,薄倖名存。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有啼痕。情傷處,離成望斷,燈火已黃昏。

老實上,琴操挑選的詞韻相當精彩,「陽韻」響亮,「文韻」低沉,改韻後完全看不出仿作痕跡,果然是聰明透頂,一代才女。改韻傳奇,成為文壇佳話。
如果說琴操只是小女子一個,名氣單薄,那麼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名頭夠響了吧,他的《滕王閣序》膾炙人口,當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傳誦,但有誰知道這只是王勃的「二次創作」,原創者是比他早生一百多年的南北朝庾信,庾信是駢文大師,杜甫有這樣的讚譽:「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庾信的《馬射賦》中有「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王勃的名句顯然從庾信的駢賦變化出來,但後人從無一個批評王勃的篡改,反而捧落霞兩句為曠世金句,庾信如果泉下有知,也只能搖頭嘆息。

古代的詩文,不少是仿作,有的經過了「二次創作」,不但豐富了原文,還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成為千古名句,受到國人的口誦文傳。
 
因此,政府的版權條例若把「二次創作」列作刑事,實有必要小心處理,要界定清楚抄襲和改編的定義,兩者不容混淆,免令人誤墮法網,最重要是不會扼殺言論自由和創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