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1年11月8日

峨嵋雜記 (2)

峨嵋雜記 (2)


文章日期:11/08/2011 11:41 am

CKM_4035
CKM_3973

樂山大佛
當我還沉浸在登峨嵋山後的亢奮,又兼程去參觀樂山大佛。初以為樂山大佛是座落在樂山,因以為名,誰知卻不是,樂山是指四川的樂山市,而樂山大佛卻是依著凌雲山的懸崖峭壁開鑿而成,凌雲山是樂山市的一座名山,此次參觀大佛始知原委,想起不禁痛恨自己不學無術。

大 佛面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三江交滙之處,早上我們乘搭舊式的觀光船沿岷江出發,不多久見到江水顏色有變,深色江水和淺色江水初時涇渭分明,後來慢慢相 擁,最後再不分你我。照道理,此處是三江交滙,理應河水洶湧,而事實卻是水波不興,站在船頭,沒有半絲搖晃。導遊說河水泛濫的時候,水流湍急,大佛腳下的 河水依然平靜如湖,大抵佛法無邊。
 
船行至寬闊江面,抬頭一看,陡然見到一尊巨大無匹的石佛嵌於峭壁之中,正襟危坐,只見大佛眉似臥蠶,垂眼望下方,雙唇輕閉,雙手端放兩膝之上,細看之下,大佛的頭部、胸部都長出了青苔,惟不減他的既莊嚴肅穆又慈祥安逸的造型。

此其時,大佛腳下的空地已聚集了百十人,每人神態都是翹首仰望,左方一條彎曲樓梯,也有百十人正在扶手而下,其神態則是邊行邊側望著大佛。
 
觀光船沿江來回開行兩匝,盡量貼近江邊,方便我們拍攝。我仰望著大佛,心裡平靜舒泰。佛教自傳入中國後,漢傳佛教得到發展,即使更朝換代,佛典佛籍佛跡沒有被封殺破壞,多麽幸運,感激之餘,心中不禁唸句: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報國寺的書法與對聯
紅到發黑的圍墙,棗紅色與黑色相間的屋檐,莊嚴肅穆之餘,還隱隱透出一派深邃穩重,這是報國寺予我的第一印象,在山門之上,「報國寺」三個端正醒目大字匾額高懸,匾額是康熙皇帝手書御賜。報國寺是峨嵋山眾多寺廟之一,是登峨嵋山的門戶。

遊覽報國寺主要是參觀寺內供奉的釋道儒的至高代表人物 ,釋道儒有「三教會宗」的意思,體現了中國三教團結精神。寺內有很多的對聯牌匾,書法各具特色,篆楷行草均有,當中有一條幅,寫著:「精忠報國」,那是1935年蔣介石留下的手跡。蔣介石的書法很工整,卻爭不脫框框,他的死對頭毛澤東的書法龍飛鳳舞,豪邁奔放,兩者各具特色,各擅勝場。

在寺內有一間佛堂,供奉一尊彌勒菩薩,挺著大肚笑口常開,根據佛法,他是未來佛,將來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那時就要尊稱彌勒佛了。佛堂有一副楹聯,據稱是報國寺現任住持所書:

開口便笑 笑古笑今 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 於人無所不容。

此聯雖然個別字眼在對仗方面仍略有不工 ,但巧用彌勒佛造型寫出處世之道,故瑕不掩瑜,算是佳作了。人生一個「容」字最難為之 ,容人之量講易行難,問世間,誰有大海胸襟,能容納百川?凡夫俗子,哪個無欲無求,欲念起時如何能剛?

 
有關是次去九寨峨嵋旅行,至此共寫了九篇遊記,共8300字,多謝捧場。


 

海平 at 11/08/2011 03:58 pm comment
上星期六(11月5日)晚7:30,鳳凰衛視節目“東方有智慧”剛介紹樂山大佛。現將一些尚記得的內容複述如下: 樂山大佛為彌勒佛,高71米(含底座),建造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竣工於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工期整整90年。乃唐代僧人海通法師為消減水患而發起建造。 據節目介紹,當年海通法師不辭勞苦,廣募善款之後,曾有當地惡吏逼索,法師不肯就範,惡吏稱“不拿錢出來則剜你雙目”。法師二話不說,自挖雙目,以保住善款,得以建造大佛。大師那種不屈服於惡勢力的精神至今令人景仰。古今惡吏都令人髮指。 大佛依凌雲山,面向三江,雍容大度,氣勢磅礡,人稱“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每到此一遊者,無不為此而讚嘆不已,同時也為我中華民族先賢那堅忍不拔的毅力而深感敬佩!(廖守熙)
KM at 11/08/2011 04:02 pm reply
九篇遊記不是好文章,有辱青覽,難得各位欣賞,順此感謝PS,銳眼蒼鷹、守熙阿叔,Raymond 哥,CK,心哥、YKW和很多的朋友,特別感謝凡響對各篇的回應。
凡響 at 11/08/2011 03:29 pm comment
讀完九篇遊記,也謝謝你。圖文並茂的敍述讓人回味,從中可以彌補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