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1年8月23日

仗家姐田蚡爭私利 救莽夫竇嬰疑矯旨(漢武系列5)

武帝時期,外戚在朝廷盤根錯節,各自佔據高位,彼此既勾結也爭奪,雖然未有動搖劉氏統治根基,但也令皇帝頭頭不已。 當時外戚主要有三大派系,一個是武帝祖母竇太后一系,代表人物是竇嬰,他是竇太后的侄兒,位至丞相;另一個是武帝母親王太后一系,代表人物是田蚡,他是王太后的同母異父兄弟,也位至丞相;還一個是衛皇后一系,代表人物是衛青,位至大將軍。 衛青戰功赫赫,為人低調謙和,對朝廷只有功沒有害,但田蚡和竇嬰,他們兩人卻鬥個你死我活,情況之嚴重,令人咋舌驚呼。 

竇太后壽盡去見她的丈夫漢文帝,擋路大石已移,武帝終於可以大展拳腳了,他以「操辦太后喪事不力」的可笑理由,把竇太后的遺臣統統革退,讓舊臣全部回朝,另外,基於王太后壓力,任舅父田蚡為丞相,原丞相竇嬰告老退休,賦閒家中。 

田蚡倚仗自己是國舅,又是當朝丞相,看中了竇嬰的幾塊地,硬要來索取,竇嬰當然不肯,想起從前田蚡對自己一向卑躬屈膝,現在一朝得勢,便欺人太甚,心中非常憤怒,田竇素有積怨,因土地買賣又加深一重仇恨。 

田蚡又娶夫人,家姐王太后下旨命百官前去參加婚宴,竇嬰是退休丞相又是親戚,所以出席了宴會。 婚宴上,竇嬰向田蚡敬酒,田蚡非常傲慢,甚至出言不遜,有個名叫灌夫的將軍,他和竇嬰一向有交情,看到田蚡態度如此囂張,心中憤怒,藉著酒意破口大罵田蚡,一場婚宴因此鬧得不歡而散。 

事後,田蚡決心要置灌夫於死地,這除了要報復灌夫搞砸宴會之仇外,最重要是他知道灌夫發現了自己串通劉安謀反,有必要殺人滅口,於是以「對太后大不敬」的罪名作出逮捕並判死罪。 竇嬰知道灌夫是為自己抱不平而獲罪,便寫信向武帝求情,武帝也認為罪不致死,但礙於母親王太后的面子,未敢貿然作出裁定,他交由眾大臣在朝廷上商議,大臣們也認為罪不致死,王太后知道情況後大怒,又哭又鬧,不肯吃飯,說:她人還在,朝臣已經欺負她的弟弟,將來她死了,田家還有活路嗎?武帝一向孝敬母親,無奈批准了對灌夫滅族。 

竇嬰還要作最後努力去營救灌夫,他記得先帝曾經因為他解除傳位梁武王的窘局有功,特別頒了一道遺詔給他,遺詔只有九個字:「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意思是有事找皇上。 竇嬰拿著遺詔入宮,武帝看見遺詔命人核查宮中檔案,發現沒有副本,這下子可麻煩了,皇帝詔書怎可能沒有副本? 王太后一口咬定沒有副本的遺詔一定是假的,要把竇嬰處以偽造遺詔罪。 武帝最初想放生竇嬰,但被王太后所逼以及礙於朝野輿論,於是下旨處死竇嬰,一代外戚黯然消逝於歷史舞台。 

竇嬰矯詔罪有很多疑點,史家認為一定不是偽造,因為灌夫之罪與他無關,火燒不上身,無須冒險違法;另一方面,竇嬰一向忠君愛國,更加沒有理由去偽造丹書鐵券,最大的嫌疑反而是王太后,她為了替兄弟出氣和摌除竇氏勢力,暗中把遺詔副本銷毀。 

又是一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害人的田蚡在第二年,以壯年之軀染上怪病,一命嗚呼! 


上回:建金屋一諾藏阿嬌  倚長門千金為買賦

下回:無封賜祖孫同失運   戰匈奴甥舅共建功

 

8 則留言:

  1. 歷代朝廷鬥爭,都是拼個你死我活,驚心動魄。
    題外話,以前沒有影印,不知如何製造副本,如果樣樣一式寫兩份,豈不好麻煩?也需很多地方儲存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定有記錄,怎樣保留,我沒有考究過,是謄寫一份,還是記錄在案,不得而知,否則,怎知假傳聖旨?

      刪除
  2. 最後那段:「又是一個天理循環,報應不爽,害人的田蚡在第二年,以壯年之軀染上怪病,一命嗚呼!」便說明了 "天網恢恢 旈而不漏" 。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田蚡這個人很壞,稍後我一篇關於皇叔劉安謀反,都因他而起。立壞心腸的人終須有報應。

      刪除
  3. 漢朝以孝道至上,本來是好事,可是助長了皇太后的驕橫氣焰,擺佈朝臣,甚至誣害忠良,引至抄家滅族,這樣就很不幸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漢朝皇帝帝號都有孝字,例如漢文帝應為漢孝文帝,漢武帝應為漢孝武帝⋯⋯但是,每帝是否孝義,則未必了。田國舅的劣行罄竹難書,害了忠良一生的竇嬰,乃讀史以來最可恨者。那個王太后,面目猙獰,雖然把劉徹推上皇位,但都是為了私利,竇、王兩太后都是一丘之貉。

      刪除
  4. 我相信天理循環,報應不爽。睇吓香港這幾年就是印證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害人終害己的報應循環,屢見不鮮,香港今天的果,正是當日他們種下的因。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