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3年1月4日

中國曆法小常識(2)

中國曆法小常識(2)

文章日期:01/04/2013 10:52 pm
二十四節氣
上文寫過中國的曆法是陰陽曆,祖先制訂曆法最重要目的是為了農耕的需要,曆法中,一年四季固定而且分明。我們的祖先根據地球環繞太陽運轉的規律設立了二十四節氣,順次如下(為方便閱讀和記憶,KM特別在節氣前加上數目):1立春、2雨水、3驚蟄、4春分、5清明、6穀雨、7立夏、8小滿、9芒種、10夏至、11小暑、12大暑、13立秋、14處暑、15白露、16秋分、17寒露、18霜降、19立冬、20小雪、21大雪、22冬至、23小寒、24大寒。以上單數為節,雙數為氣。

如果說冬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時間最短的一天,那麼,夏至是一年之中日照最長的一天。而春分和秋分則是白天和黑夜時間平分。地球公轉的圓周是360度,二十四節氣剛好各佔15度,由春分起計,即0度,垂直線的另一端是秋分,即180度,右轉90度是夏至,夏至的步另一端是冬至,270度。請看下面的插圖。


圖解: *外圍大體字是氣(例如春分……)
*內圍小體字是節(例如清明……)
*
阿拉伯數目字是角度,地球環繞太陽運行的角度
*圖像是星座
*插圖來自天文台網頁
置閏的原則(閠月應在哪月)
農曆一年分十二個月,因此,二十四節氣分佈一年之中,即每個月大概有一個節和一個氣,其中,每個月必須要有一指定的氣(上文雙數),例如:正月一定要有雨水、二月要有春分、三月要有穀雨,如此類推,倘若,某一年某一月只有節(單數)而無氣(雙數),曆法規定該月就是閏月。舉例:去年2012年(壬辰年),521日(農曆閏4月初一)至618日(農曆閏4月廿九)整月之中只有芒種(65日,農曆閏4月十六),而夏至要到621日(農曆五月初三)才出現,因此,此月即為閏月。

182
年間閏月分佈表
1849年至2031年期間,閏月落在456三個月最多,九月只有一年(前篇提及的2014年),正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沒有。


雙春兼閏月
由於閏月的年份共有十三個月,因此,在年初一至大除夕整年之中必定出現兩個立春,例如今年辰年,立春是在農曆正月十三(公曆201224),另一個立春是在農曆十二月廿四(公曆201324) ,一年中出現兩個立春經常發生,只要那年有閏月,那年就必定有雙春。
 
四季的訂立
常言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上文第一段的二十四節氣,其中單數是節,雙數是氣,這個概念必須清晰。在曆法上,要踏入節(單數)才算是一個月的開始,就是說,立春是一月的開始,驚蟄是二月的開始,清朝是三月的開始....如此類推。
四季的劃分是:立春是春季的開始,跨正、二、三月;立夏是夏季的開始,跨四、五、六月;立秋是秋季的開始,跨七、八,九月;立冬是冬季的開始,跨十、十一、十二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