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2年5月23日

最是人間留不住

最是人間留不住

文章日期:05/23/2012 09:56 pm
王國維的諸多作品之中以《人間詞話》最為重要,成就也是最高,他用三闕詞去描述人生成大事業、大學問必經過之三境界,多少年以來引起無數讚嘆,可惜,他在半百之年,就把生命自行畫上句號。他的自沉在全國範圍裡引起極大的震動,國人對他死因的議論和猜測,比起對他的學術成就更為關注,數十年來依然眾說紛紜。

一九二七年六月二日,也就是距今還有幾天就滿八十五週年。這一天,國學大師乘坐人力車去到頤和園,走到昆明湖自沉,時年五十歲,生命嘠然而止,留下一封遺書給兒子,他寫道:「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五月初二父字。
孔子總結各階段人生時說:「四十而不惑」,一個飽讀聖賢書的國學大師,五十之歲,為何猶如此迷惑?難道他的人生三境界是需要以死去附註,就像鑄劍的時候要以血肉之軀投入熔爐?難道人生的最後境界就是死亡?想問:獨沉清冷水,能否滌愁腸?



大師自沉原因引起的爭論至今未有停止。綜合前人種種分析,大致分為:殉道(文化)、逼害,殉清以及患上憂鬱症四種。



殉道(文化)說似乎站不住腳。大師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清華四大導師,是當代學術翹楚,是泰山北斗,事業到了頂峰,已然無悔無憾,還殉甚麼道?除非無敵最寂寞。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新思維席捲全國,廢除八股,提倡白話文這種新文化與大師守舊性格大相違悖,他也許想到只憑一己之功,實無力挽狂瀾於既倒,在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況下,唯有一死殉道(文化)。


逼害一說是指與姻親兼摰友羅振玉鬧翻,羅振玉是他的至交,有提攜帶挈之恩,據說後來因金錢反目,這個說法也不大站得住腳,羅振玉在大師死後奔走治喪,顯見兩人不因兒女離婚而影響交情。

殉清此說最甚囂麈上。滿清於1912滅亡後,曾經擔任過溥義的家庭教師的大師至死不曾剪去辮子,堅持穿馬褂。臨死前夕,還向已被推翻的宣統皇帝寫奏折:


臣王國維跪奏,為報國有心,回天無力,敬陳將死之言,仰祈聖鑒事。竊臣猥以凡劣,遇蒙聖恩。經甲子奇變,不能建一謀、畫一策,以紓皇上之憂危,虛生至今,可恥可醜!......彼此之見,棄小嫌而尊大義,一德同心,以拱宸極,則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逼切上陳,伏乞聖鑒,謹奏。宣統十九年五月初三日。
大師這個孤臣孽子向廢帝發出最後奏章,其「悲壯」言詞猶如荊軻「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滿清覆亡十多年,當時我國紀年已改用民國,但大師仍以宣統年號,可見清室在他心中是何等重要,一死殉清不足為奇。話說回來,也有人說大師的最後奏折是偽造,目的是以此感動溥儀去頒一道「詔書」。無論如何,大師留戀清室,應是肯定的。



患上憂鬱症,這是用當今醫學觀點去解說,我想只是一廂情願說法。沒有醫療紀錄,無從稽考,相信是愛護大師的人為了減少大師殉清的嫌疑而提出的。


大師之死,不管是甚麼原因,他的自沉是民族的損失,是國學界的損失,八十五年了,我們不應為此再嚼舌置喙,甚至喋喋不休。

大師有一首著名的詞:蝶戀花


閲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大師以上詞作當中這句:「最是人間留不住」,頗耐尋味,但願不是一語成讖?也不希望字裡行間早就埋下自沉的預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