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2年8月15日

荷葉擎珠,不及東風一浪

舊式茶樓得雲大茶樓

 
結業中的蓮香樓


蛇竇威靈頓街舊址


想不到香港如此不濟,猶如溫室的花朵,經受不起風雨的洗涮。 三年前,一場人為黑暴,陡然間黑雲壓城城欲摧,萬馬齊喑究可哀,幾經辛苦,才得以撥亂反正;不旋踵又殺來一場天意的新冠肺炎,情況之慘烈,甚於沙士,直把經濟打下十八層地獄,離一鋪清袋之期不遠,在人為與天意雙重襲擊下,表面亮麗卻內裡脆弱的繁榮,猶如 「荷葉擎珠,不及東風一浪」。

 

被疫情打擊最嚴重行業應算是飲食業,這兩年不斷傳出酒樓茶肆結業消息,我在上個月的一篇博文中預報了灣仔大榮華將於八月底結業,今天,東主韜哥親口宣佈結業日期是八月二十八日,從此港島著名食府又少了一家。 兩天前,百年老店「蓮香樓」在毫無示警下結業,成為城中最新最熱話題,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驚奇,因為它關了又開,開了又關,開開關關,感覺上有點麻木。 此處姑不談資方故意欠薪,只談中環舊式茶樓的一點回憶。

 

在中環上班的人都知道,中午吃飯是個大問題,那時候我去得較多的正是「蓮香樓」,我和一班同事每星期六都去,我們叫做「週末例會」,但我對這茶樓印象卻一般,原因不外是人多、污糟、食物普通,一張玻璃枱等閒坐十幾個不相干的人,肩靠肩、膝碰膝,一個茶杯放下,提防滑向對面,點心也隨時吃錯別人點的,其實等位最要命,貼在茶客身邊枯候,既要回避點心車橫衝過來,又要提防被侍應的大水煲燙著。  某年中秋,我買了一盒五仁月餅回家給母親吃,她咬了一口說:「吃了幾十年五仁,這盒最不好吃。」

 

我在中環工作很長時間,甚少去「陸羽」,屈指一算大概不超過五次,以一個白領的有限收入,去高級茶樓午膳,實在消費不起,後來有點能力,都仍不願去,因為怕被人白眼,那些穿白衣的茶博士,都長著一雙勢利眼,見你三三兩兩而來,料定是白領階級,並非他們熟悉的商家恩客,別說替你引路找位,連眼尾也不屑一顧,後來才知道他們那兩個大口袋,是方便熟客往裡面塞貼士。

 

如果說「蘭香園」名字是陽春白雪,那麼,「蛇竇」名字肯定下里巴人,兩者雙配,感覺上好像是美女與野獸,不過,綽號總是經得起日子的洗禮,越叫越親切。  在中環上班的漫長歲月裡,去「蛇竇」食早餐是經常性的選擇,當步出環球地鐵站,看看腕錶,只要距上班時間還有不少於二十分鐘,我必走去「交租」,即使它搬去威靈頓街,還是風雨無阻,在那裡匆匆喝一杯「啡容」和吃一件「雜批」,便匆忙上班去也。 「蛇竇」我形容為一蟹不如一蟹,初期在戲院里畢打行後鋪最為鼎盛,一張兩尺乘四尺木枱,居然可以逼了七八個人飲下午茶,每天我和我的同事就是這樣去打躉的,這是我一天內第二次「交租」,當它搬去威靈頓街已經今非昔,後來再搬去機利文街,就空有「蛇竇」之名了,而我於彼時調到九龍上班,故此很少光顧,退休後才去憑弔過三幾次。

 

談到中環的食肆,怎能不提「鏞記」?這家著名食府並非我的食場,因為我不是名人,除非與客戶應酬,平時不經常去光顧,最多是在外賣處買一盒叉鵝飯,提去對面「蛇竇」叫一杯「啡容」慢慢嘆。 記得有一段時間,鏞記忽然有禾花雀這類粵人特殊美食供應,這才吸引我去了幾次。 酬酢的時候,鏞記大廈有電梯直達樓上的廳房,這裡的環境比地下三層高雅和寧靜多了。 十年前爭產官司比燒鵝更為吸引,據說親弟凌兄,母親看不過眼出來譴責又以股權贈長子,而三弟四妹則把股權贈二哥,使二房股權大於長哥,大哥母親先後氣死,長房家人訴訟求清盤,官終判得值,雙方在談作價時,實際只是一億估值之差,按股權也只是數千萬元上落,看來為氣多於求財,事情經過多年我也忘記了七八,估計二房得償所願吧,全面掌管了酒家,聽說最近斥巨資進行了大裝修,找個機會去緬懷下。


48 則留言:

  1. 你又挑起我的回憶了。我公司搬去金鐘前是在歷山大廈的,當時我初出道,解決午餐選擇不多,陸羽和鏞記當然並非我所能負擔,蛇竇和麗園是經常的選擇,後來怕人多搵位艱難就索性外賣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記得歷山大廈都有一間餐廳,當然是較高級的,麗園我也常去,在鏞記旁邊,環境也是一般,裹腹也不計較許多了,你去過安樂園大廈那間餐廳嗎?也是白領的飯堂。

      刪除
    2. 應該沒有入去坐過,但經常外賣,最喜歡他們大大塊的豬扒飯。

      刪除
    3. 我做白領儷人時的初期天天回家吃午餐, 後來因家 遷住北河街便到同學家吃她的母親為我預備的午餐, 之後約同學一起到午餐飯堂吃10人一桌的午餐。當我的月薪提高了 便天天和同事到不同的中菜酒樓或西餐廳吃午餐。除陸羽外, 所有中環的酒樓茶餐廰都是我們的午餐地方, 尤其是告羅士打酒樓和鏞記去得最多。往事如煙, 又一幕幕湧現腦海 !

      刪除
    4. 能去這麼多的高級酒樓,你何止是白領儷人,一定是行政人員,告羅士打酒樓我未過,是在告羅士打行吧?

      刪除
    5. 我從旅行社的普通打字員做起, 然後有同學教會我計出口貨物的成本數, 於是轉了在印度出口行工作, 因為我時常早到遲放工, 老闆便吩咐經理逐步教會我怎樣去聯絡廠商和船務公司, 最後還教會我做整套入銀行給客戶的文件, 所以我成為公司如助理經理。

      刪除
    6. 當年的告羅土打行在地舖有西餅店, 頂樓是茶樓, 楊貫一先生是茶樓經理, 對客人不分富貧一律招呼週到, 我給他100分。

      刪除
    7. 在中環的出入口公司工作,能掌握到做生意的門路,通過與銀行打交道,學習到國際貿易結算的知識,老闆對你的栽培,使你獨當一面,也證明你是個人材。

      刪除
    8. 我出生在香港的日治年代, 家境清貧, 16歲便自食其力。慶幸我一生有貴人扶持, 可以由三年的工廠妹生涯跳到中環的寫字樓做文員。婚後為照顧孩子 轉職做小學生的上門補習老師, 再轉做國際學校的校車媬姆。前塵往事常湧現腦海, 我的人生因為有親情和友情的眷顧 總算是甜多於苦。感恩眾緣和合, 令我有安逸的晚年。

      刪除
    9. wei姐閱歷豐富,幾種不關連行業都做過,故積累了人生寶貴經驗,甜多於苦,雖生於戰亂,但比常人幸運得多,現在在美國安享晚年,更教人羡慕,我最喜歡看你回憶往事的陳述,有啟發性的得著,謝謝您!

      刪除
    10. KM先生過奬了 ! [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 感恩上天厚待我, 使我今生無怨無悔。

      刪除
    11.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是至理名言,天從人願就一帆風順,否則,寸步難行!

      刪除
  2. 鏞記去過兩次,印象中第一次食品質量好些。陸羽只去過一次,侍應生好大架子,所以没有下次。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陸羽的侍應生真的好大架子,白鴿眼,一次半次足夠。

      刪除
  3. 我心痛香港舊日的老荼樓在消失中 !
    仍記得小時候的我每年八月前便到中上環一帶的茶樓收集月餅價格紙張留作做書本的包裝, 這是我童年的生活情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以這樣嗎?一定是宣傳品,任由隨意人們取走。我的年代是用油紙包書,能防水。

      刪除
    2. 那些月餅價介表是雙面印刷的, 一面是茶樓的名字和舖 以及中秋月餅盒的設計, 另一面是月餅價錢及供月餅會的詳情, 印刷十分精美。

      刪除
    3. 不是任人隨意取的, 這些單張是有人負責派發的。我訴負責人 是我媽媽叫我我來取回家, 於是他便給我一張。

      刪除
    4. 那時候的月餅盒都製作精美,好像盒裡面附有一張卡片,印有嫦娥的畫像,我們喜歡把它收藏起來,鐵的月餅盒則不多見。

      刪除
    5. 供月餅會有一隻豬籠餅送,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現在沒有這種東西了,年紀大了,總覺得以前都是美好的。

      刪除
    6. 上環添男茶樓的中秋節豬籠餅我也吃了不少。傳統的豬籠是竹織的並配上紙花 非常可愛, 後期換了膠豬籠。

      刪除
    7. 不要說吃豬籠餅,近二三十年來,連看也未看過,每年總是鐵盒的雙黃白蓮蓉,好在我對它還未實去興趣,佳節期間總會吃上一兩個。

      刪除
  4. 蓮香樓真是滄桑百變,我在鴨巴甸街住的時候,它座落在威靈頓街,是面向鴨巴甸街的,後來才搬到斜對面,現在的位置。
    居住的5年裡,我們偶然會去蓮香樓,和得雲,主要都是去見識懷舊。 原來吉直街下面大道東的「大同酒家」更是歷史悠久,當然也要去嚐嚐風味。
    其實那邊的「第一樓」才是我們週日多去吃喝的地方。至於陸羽茶樓,是高檔貴價適合擺款的地方,當時小夫妻倆人是不會去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忘記寫第一樓,第一樓較大眾化,較常去,離開中環後也不時幫襯,這酒家易名多次,早前叫北園,退休後偶然在這裡吃晚飯打麻將,現在不知叫乜名了。

      刪除
    2. 秋姐談到的大同酒家,我跟隨大人去過。
      它位於廣州老店的一副名聯更加傳為佳話,八十年代中我住太古城,適西苑在此開分店,(該酒家今仍在),每星期日都排隊等位,帶母親妻兒去飲茶,凡十年之長,店內掛有一字畫,寫著:
      大包易賣,大錢難撈,針鼻削鐵,志在微中取利:
      同子來多,同父來少,簷前滴水,何曾見過倒流。

      此字幅今仍掛著,但被移至廳堂內較入處,內容極有深意,當年我常以此教導一對兒女,後來才知道出於廣州大同酒家的一副對聯,它既是諷刺,也是勸世,但願年青人都懂得。

      刪除
    3. 這副對聯聞名已久,突然想起:正是廣州 “大同酒家”的一副對聯。先夫也有帶他的媽媽和我去這裡的 “大同酒家”喝茶。
      多年後這家酒家宣告結業,聽聞很多老街坊都很不捨得。

      刪除
    4. 這副對聯諷刺了啃老族,父母經常帶子女去飲茶,子女卻很少帶父母去飲茶,什麼道理?

      刪除
    5. 大同酒家是高檔的酒樓, 在電車路上環永安百貨公司對面, 後期遷到上環電車路近永樂街附近。
      家父天天去上環街市附近的添男茶樓嘆早茶, 那兒的大包好好味。

      刪除
    6. 這些老牌酒家大都湮滅了,都在歷史車輪滾動下或被踢出舞台,或自我消失,多麼殘酷而無奈。今天,只憑兒時的點滴回憶,才在腦海中泛起當時的光景。

      刪除
  5. 說起金鐘這所高級商廈,我也有很深的感情。
    因為當年有一家印尼果園大公司在香港金鐘設立了子公司,經理蘇珊娜錄用了小女當助手,全靠兩部電腦和總公司聯絡,亦要應付銀行和會計師樓的事務。精簡人手之下,寫字樓和偌大的會議室很清靜。
    有一天蘇珊娜知道了我與她在同月同日出生,竟然寫了一張賀卡向我祝福。看過她拍的旅行照片,我覺得她是一位藝術家。
    小女很好學,得到英國商會的電腦會計優異獎,還有精美的獎牌。蘇珊娜結婚去了澳洲,所有工作留給小女全盤代理。
    當年有時去到金鐘商廈探班,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令愛真本事也,全攬公司業務,過人能力一定很強,難怪老闆敢委以重任。金鐘的回憶同樣滿滿的,電車在轉彎時翻側,恰經過見到車躺在路上。力寶大廈的神奇交易,作價一元,左右互交,近年去多是換車牌之類。

      刪除
    2. 就是這座外形奇特的力寶大廈了,我的回憶也是滿滿的。
      坐看窗外海上黃昏的風景,也很寫意 !
      小女初出茅廬,歷練不多,都是多得蘇珊娜的提攜吧了。
      不過她確實好學,竟然努力學習 考獲倫敦商會試證書,還有頒發的獎牌,她是屬於商科的材料。不過,生意的決策權是要聽任總公司的安排。她亦聘請了一位女助手幫忙的。
      *
      電車翻側我未曾見過,電車在中環大排長龍塞在路上就見過,當時我說好有趣呀 ! 怎料一位老人家說:要為乘客想想,他們不能順利回家哪。

      刪除
    3. 這座外形奇特的大廈曾名叫奔達中心,很多香港的回憶,那是一元作價的交易標的物。這大廈後來以高價真正易主,分層的買賣是幾多投機人的英雄塚、葬身地,俱往矣!
      如果說令媛是千里馬,蘇珊娜就是伯樂,異國友誼難能可貴,知遇之恩更值得珍惜,秋姐有女有友,真有福氣。

      刪除
    4. 蘇珊娜自從嫁去澳洲,就少有聯繫了,努力各奔前程。
      難得的友誼,在心中。

      刪除
    5. 友誼會長存的,總有一天會見面。

      刪除
    6. 和親人、朋友各處一方,不能常常見面,那是相當無奈的事,過往的親情友情只能留在記憶中。

      刪除
    7. 秋姐早!我提及力寶大廈一元交易是我記錯了,應該是美漢大廈,即金門太廈,也就是和記大廈的前身。今日早上醒來,忽然記得。

      刪除
    8. KM先生好 ! 數十年來的生活瑣事,又沒有特別紀錄,一時記錯是絕不稀奇。當回憶漸濃,正確的事實就會走出來了。
      對於力寶中心的往跡,我也無暇深究,只知道這兩座大樓,外形彆扭,卻是深深的吸引人的視線。

      刪除
    9. 早晨!以我們這樣的年紀,記性有所衰退,應屬正常現象,不過,對越久遠越陳年的往事有時反而記得,所以常常緬懷過去,回首前塵,年輕一輩卻不以為然,甚至有些厭棄,產生了代溝⋯⋯

      刪除
  6. 曾聽聞老一輩証券行老闆多在大同酒家午膳,收市後雀局晚飯,一些年輕貌美女侍應借機索料炒股,久而久之便成為閨中密友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種傳聞我也聽過,有些豈止成為密友,甚至成為了妾侍、外遇,特別是在魚翅撈飯的高光時期,出手闊綽,一些拜金女人,寧不屈服嗎?

      刪除
  7. 70年代,我的家姐與姐夫到「陸羽」飲茶,入到「陸羽」沒有侍應招呼,沒趣地離開。老師提及的四間食肆我也沒有幫趁,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令姐的遭遇我試得多,他們真的很勢利,至今仍不變,態度還在「傳承」,早幾年,我曾與內子舊地重遊,當時不是午膳繁忙時段,人不多,我們walk in而來,沒有訂位,被打量了很久,才被勉強「招呼」到一角落。

      刪除
  8. 陸羽令我留下最深印象反而是那種槍擊案。

    回覆刪除
    回覆
    1. 噢!唔講唔記得,單case結果就真係唔記得。

      刪除
  9. KM先生, 你好 ❗️
    🐰文章講及的地點, 我都唔熟識, 都冇去過, 但名字則如雷貫耳, 自己都有啲攪笑感覺++ 😂
    例如 : 『蓮香樓』 『陸羽』 『鏞記』 .. 謝謝先生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你不住在港島區,也沒有在中環上班,沒有去過是正常的事,有機會去陸羽走走,嘆番一盅兩件。

      刪除
  10. 看你這篇博客很有趣,就似是把一些舊茶樓回顧一遍...

    相信飲茶是港人特有的飲食文化,你提到的茶樓森伯冇咩印象,我一定寫不到對一些舊茶樓的體會,你以上提過的得雲茶樓,兒時家中會做月餅會,好幾年的中秋會有得雲月餅...
    一盅兩件大多數港人都喜歡,以前的我對飲茶麻麻地,現在喜歡了很多,食物多樣化點心又好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