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2年8月1日

星月童話

日月星街位置圖

 
網絡照片大佛口舊貌

網絡照片大佛口中間為中華循道禮拜堂

網絡照片昔日大佛口廣告牆

網絡照片大佛口廣告牆左邊警察宿舍

俗語說:「灣仔不能當大佛」,因為大佛口只是灣仔的一部份,長輩告訴我戰前這裡曾有一間日資大佛洋行,大佛口因以為名,它的範圍西緣於軒尼詩道與金鐘道交界,這處有一幅地標性大型廣告牆,東大概止於聖佛蘭士街,我大部份兒童時光以及求學時期都在大佛口度過。

大佛口最著名的街道是日月星街,舊居位於星街的一幢戰前舊樓,即今天「星域軒」的所在地,發展商是神奇魔術師,能點石成金,賺到盤滿鉢滿,如今的大佛口烏鴉變鳳凰,蛻變為灣仔蘇豪區。 

三光日月星之中,當以日光最長最耀眼,然而這三條南北平行的街道,最短窄那條叫日街,其次是月街,最長的反而叫星街,年少的我已經為此充滿疑惑,經過歲月沉澱、時移勢易,現實告訴了我們,星街的商業價值和可塑性是日月兩街不能比擬的。 

那些年,從大馬路(大道東)回家去,多從聖佛蘭士街往上走,步行一半右轉入進教圍,路過光明街而不入,穿越一條窄巷,便見到月街日街,再走百餘步才到星街。  聖佛蘭士街、進教圍、光明街,一看名字,就知道與宗教有關係,據說那裡原來有一座葡式天主教堂和墳場,現在,教堂和墳場早都沒有了,只留下街道名讓人得以記憶。 光明街與進教圍交界處,有一爿大牌檔,白天才營業,只賣咖啡奶茶和多士三文治之類,夏天行了陡斜的聖佛蘭士街後如感覺口渴,便在這裡停下來飲一枝哥喇。 

另一條回家路是從永豐街走上去,永豐街可以行車,所以路面相對較寬廣,兩旁有石級供人行走,街的盡頭就是星街,兩街呈 字形,橫是星街,竪是永豐街,由於永豐街幾乎是灣仔最西之處,雖是真正的大佛口,卻離繁鬧中心點較遠,所以我寧願從聖佛蘭士街迂迴地回家。 

星街西邊是萬茂里,往上走是萬茂台,這裡有一座加油站,油站旁邊就是車來車往的堅尼地道,俗稱二馬路,我學校也在這條路上,走過馬路迎面是比聖佛蘭士街更陡的寶雲道(三馬路),半路有一個網球場,是外國人和美女打球的地方,我們只能隔著鐵絲網駐足觀看片刻,便急步往上走,很快就到達「活水」,那處才是我的樂園,山上一條瀑布飛流而下,峭壁上刻著「活水」兩個字,記憶中瀑布從未乾涸過,難怪叫「活水」,「活水」有更多的回憶,留待日後再說吧。 

星街東邊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斜道,名叫電氣街,和北角電氣道一字之差,很容易混淆,電氣街與電氣道不可同日而語,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它是一條掘頭路,又短又陡,山那邊仍有小路上去堅尼地道。 住在那一區,不明白這條路為甚麼叫電氣街,後來才知道戰前英國人在這裡開過發電廠,電廠遷出後原址便叫電氣街。 

中國風的日月星三街,原來藴藏著葡日英的舊蹤故跡,果然是 「大佛日月星」 遇上了 「三夷葡英日」,而我恰在此處度過一段少年兒童快樂時光,往事如烟,儼如童話似的。

40 則留言:

  1. 香港常常都整地掘路,隔一時間又有新面貌,昔日的地方跟現在可謂今非昔比...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一個位置先後有不同公司掘路,講明幾時完工,一定唔依期,延遲非常多日子,全無監管。

      刪除
    2. 十分認同,工程拖了又拖...一段少少的掘路可能做足成年~~~~~~

      刪除
    3. 這種任意延遲毫無監管工程,隨便在路上走便能尋到多個,告示板寫著的竣工日期看到都視若無睹,也不面紅,睬你都傻,不知道政府對延期罰款機制是否嚴格,若輕描淡寫,承辦商只當作成本開支,根本影響不到利錢。一條東區走廊擴延工程,十多年還未完工,比新造一條更費時,真豈有此理。

      刪除
  2. 七十年代末,我工作的公司搬進金鐘,窗口正好對正灣仔,幾十年來每日見証著這一帶的改變,包括太古廣場的建立,灣仔警署重建,與及大佛口一帶的變遷,你所提及的雖然我並非全部認識,但不少都在腦海中留有印象。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從商業區東漸後,金鐘灣仔幾乎連成一體,灣仔寫字樓及住宅租金直追中環,以前窮困之地大變身,我身為灣仔老街坊估到估唔到,我個人始終鍾意舊灣仔多D,人情咪多啲。

      刪除
  3. 依家都冇乜日照喇,啲樓咁高.

    回覆刪除
    回覆
    1. 石屎森林,陽光空氣少之又少。

      刪除
  4. 雖然我曾居住港島廿多年,但都沒有到日月星街,多謝你的分享,讓我認識多一些,有機會去開灣仔會到日月星街逛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小小地方至今仍洋溢濃濃人情味,我想你會喜歡的,歡迎你去走走,領略與感受它的今與昔。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6. KM先生, 多謝你記記敘了[大佛口]的由來。在我記憶中 - 我約12歲那年曾從上環街市沿着電車路步行至大佛口。在我印象中 - 現今的金鐘道巴士總站以前是英軍總部和英軍宿舍。到我15.16時多次跟友人成群結隊到三馬路的瀑布附近捉迷藏, 那兒樹木茂密 最適宜捉迷藏。

    回覆刪除
    回覆
    1. 由你這段留言可以猜到姐也住過灣仔,是街坊吧?活水公園地方小小,記憶滿滿,住灣仔的人有哪個沒去過?特別是少年兒童。從大佛口行路去林士街碼頭乘船過海去深水埗,我也試過,也不時行去萬宜大廈「玩」自動電梯,上上落落,管理員也沒有勸止。

      刪除
    2. 我在港島上環出生, 童年時只走路至大佛口。 在15、16歲時與朋友結隊到三馬路玩耍 但對彎仔的大街小巷全不認識的, 到律敦治醫院投入服務後, 我才去逛灣仔街市附近的地方。

      刪除
    3. 能走去三馬路玩耍已經很不錯,畢竟跨區,正如我們走去兵頭花園一樣。律敦治醫院和舊灣仔街市也是歷史悠久建築物,年幼時很少去灣仔街市,因為小的街市在機利臣街,近在咫尺,再遠些春園街和太原街也有菜賣。

      刪除
    4. [兵頭花園] 是我童年的樂園, 又是我在2010年整整10個月 每天晨早在那裹做晨運的地方。
      2010年我在香港等美國簽發綠卡, 幸得住在麥當勞道的佛友讓我安住她家, 因此我才有機會每天晨早去逛兵頭花園和加入長者晨運團打[六通拳]。

      刪除
    5. 兵頭花園N年沒去了,也不知變成什麼樣子,記得那裡有很多很高的椰子樹,坐在草地上心中很寫意滿足。在外國,六通拳很流行,聽說是一個女華僑創作的,是不是專為女士設計?

      刪除
    6. 我在兵頭花園學習六通拳時 也聽過 "六通拳是由一位女士帶起的運動"。
      六通拳可以說是由頭至腳,由左手至右手,和包括指力手力、肩膊力、腰、頸的靈活性,作出以人體經絡為根據的運動。
      可惜我沒有恆心做運動, 在美國安住下來之後, 便把六通拳拋諸腦後 !

      刪除
    7. 我查過,始創那位女士名叫何瓊,好像是香港人,已近百齡高壽,不知還健在嗎?

      刪除
  7. 自小住在九龍各區,對於港島只有小小認識。記得後來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乘船到北角,在一間豆腐店吃過東西,就在北角的電車總站上車,坐在樓上窗邊,沿途欣賞街景,一路經過灣仔、中環、上環、到屈地街總站下車。
    再上車坐在樓上窗邊欣賞繁華都市。因此後來有導師約全體同學去港島灣仔集合,我就不至於茫無頭緒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島的電車軌貫通東邊的筲箕灣至西邊的堅尼地城, 還有一條電車軌在灣仔轉入跑馬地。坐在電車上層既涼快又可沿途欣賞港島的風光。電車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

      刪除
    2. 當年的電車是港島主要交通工具,由筲箕灣至堅尼地城,宛似大動脈貫通東西,幼時最喜歡坐樓上近梯口第一個位,也像你一樣遊電車河,繁華市景逐一映入眼簾,非常高興,住港島,早上電車叮叮聲,就像鬧鐘,準時叫醒我,那時有票務員售票,不是現在把硬幣投入錢箱,所以一些趣味的號碼車票還留著,不時取出來欣賞。

      刪除
    3. 秋姐,北角電車站有很多大排檔,晚上非常熱鬧,電車須從北角道轉入春秧街才到終點,小販見車來了才不慌不忙搬走一筐一筐的蔬菜魚類,那種生活氣息特別濃厚,特別惹人回想,現在小販擺到街中心的情況不見了,感覺上比以前冷清。

      刪除
    4. 全港首個「學界 Tram + NFT 設計比賽」英華女校學生的傑作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0160725351447125&set=pcb.1093052651325237

      刪除
    5. 早晨!這是什麼活動,我不曾了解。英華女校傳統名校,學生都是出類拔萃,恭喜恭喜!

      刪除
    6. 英華女校八十歲的舊生傳給我的訊息。全港首個「學界 Tram + NFT 設計比賽」英華女校學生奪冠。她們的創作是把 英華女學校 和 校徽 印在電車的車身上。

      刪除
    7. 能夠脫穎而出,顯示英華女校學生的創作得到欣賞及肯定,對宣傳學校也大有裨益,請再接再勵,為港爭光。

      刪除
    8. 兩位早安 ! 近日的天氣又回復降雨的狀態,倒也涼快了。
      張兄:因為我是日間到北角,所以不知道那裡有很多大排檔。春秧街有很多的蔬菜魚類擺賣,這個印象倒也深刻。
      有一次有位朋友帶我由灣仔坐電車到跑馬地,看馬兒由街道行到馬場,很有特色。

      刪除
    9. 兩位早晨!秋姐說的馬兒行街不說幾乎忘記了,我也看過多次,馬伕拉著馬從山光道走下來,蹄聲響徹跑馬地區,這算是香港一景和回憶,少年的我常在跑馬場中間的草地上踢球、玩耍和看賽馬,此情此景,猶如在目,可惜現在已不許站在這裡觀賽馬了。

      刪除
    10. 因為自小在九龍長大,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港島居住。可是天意安排,我在鴨巴甸街住了5年。後來照顧小女,有時推bb車上明愛餐廳吃午餐,上兵頭花園散步。後來拖她上內街的斜路跑步,上荷李活道看古董。
      兩三歲的時候,帶她上天橋,去香港大會堂看新娘子拍照,看著也開心。這個大會堂也曾經是我去註冊行婚禮的地方。

      刪除
    11. 張兄早上好 ! 當時我只記得那裡有馬匹行街街,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馬兒的真面目,真是有意外的喜悅。
      當時還可以站在馬場圈外看婦女修整草地,現在已經築起圍牆了。也知道若果買馬不贏,就叫做「舖草皮」。

      刪除
    12. 從前在鴨巴甸街九號五樓的前房居住,一列窗可以看到對面稍低的王老吉涼茶舖,和附近的街景。現在由九號樓起,已經改建成為「蘭桂坊酒店」了。

      刪除
    13. 港島的幅員沒有九龍遼闊,更比不上新界,港島市區在太平山下瀕海,街道顯得狹窄,所以樓宇都緊密靠近,壓逼感強大,為了擴大市區,唯有填海移山,你住的地方已是半山,環境優美,兵頭花園可當作自己的後花園,實令人羨慕。明愛餐廳我也去過,環境非常通透明亮,食物也不錯,最好還是價錢不貴啊!

      刪除
    14. 那時九龍的旺角彌敦道,和港島的灣仔、中環都是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可是近山的中上環住宅區,至堅島一帶,百年街道的石級都十分狹窄,我住過的9號算是近著吉直街,很快就到達大馬路。望上去見到堅道的車輛在山上橫行,看著很有趣。若不是為了去明愛上導修課,和與小女去兵頭花園,才不會常往山上走。荷李活道的下方,附近也有不少的升斗市民。

      刪除
    15. 香港島的樓宇沿着海岸依山而建。我愛在太平山腰環島漫步一週欣賞風景。

      刪除
    16. 兩位大姐姐早晨!香港的舊日風情我輩常心縈夢繫,這是年長的正常心態,我經常認為中西區才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九龍當然是彌敦道,它是發展、繁榮的紐帶。
      山頂的盧吉道環繞步行,我認為是全港鑚石級的行山樂,至高無上的享受,晴天,山下高廈如盒子,大地盡在腳下,霧日,若隱若現,濃厚處幾乎伸手不見五指,別有情趣。

      刪除
    17. 從纜車總站的老襯亭再往山上走, 又有另一片天地 !

      刪除
    18. 小學時,老師帶我們上去旅行,一片大草地,一座大涼亭,印象深刻。有孩子後,帶他們來遊玩,孩子大了,現在帶狗兒來。

      刪除
  8. KM先生, 你好 ❗️
    自覺羞愧, 我竟不知道日月星三街, 謝謝分享好有歷史性的點滴及懷舊相片🙏 👍
    其中人力車更是吸引及有趣味性❣️❤️
    2017 香港仲有人力車? https://youtu.be/RDaaOEwUoRM
    1960年代的香港人力車伕 https://youtu.be/Srrgp2ZEmU8
    ETV 教育電視:人力車的起源 https://youtu.be/-fa4PMk1t3U
    淡出記憶的昔日街景 https://youtu.be/xCLpT7pN-NI?t=42s

    回覆刪除
    回覆
    1. 早晨!日月星街只是香港的橫街窄巷,並非通衢大道,不知道它的存在一點也不出奇,我只是因緣住過那裡,回憶起來才大造文章,有關的連結我當好好閱覽學習,謝謝!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