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1年7月12日

楊玉環(貴妃)哪裡去了

 

四大美人當中,楊玉環最為人熟悉,白居易一首抒情與政治兼而有之的長篇史詩《長恨歌》,把李隆基和楊玉環的宛轉動人故事娓娓道來,千古傳誦,李隆基身為天子卻無力護花,在窮途末路之時,生離死別,纏綿悱惻,感人至深。 

「開元之治」乃唐朝另一次興盛時期,開創這個局面正是唐玄宗李隆基,他,「漢皇重色思傾國」,中晚年遇上楊玉環,被她的美貌迷倒,白居易在詩篇中有不少相關的描寫,予人以無限想像空間,例如:「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溫泉水滑洗凝脂」、「雲鬢花顏金步搖」、「三千寵愛在一身」。 

讓我們看看老牛吃嫩草的唐玄宗如何扒灰? 出身官宦人家的楊玉環,在十五歲時參加唐玄宗女兒咸宜公主的婚禮,被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看上了,通過母親武惠妃向唐玄宗要求册立為壽王妃,婚後,兩人非常恩愛,楊玉環十八歲時,婆婆武惠妃逝世,唐玄宗頗為哀慟,想找人來慰解寂寞之心,卻「御宇多年求不得」。 

唐玄宗知道壽王妃楊玉環天生麗質,也知道她能歌善舞,於是借新譜寫了「霓裳羽衣曲」之機,召楊玉環進宮配舞,美色當前,唐玄宗看得心花怒放,但礙於翁媳關係不敢越禮,倘貿然降旨奪美,實在有悖倫常。 

三年後,唐玄宗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敕命二十一歲的楊玉環出家,賜法號「太真」,表面理由是為已故皇太后祈福,實際上是「過冷河」,這個「冷河」一過就是五年,還俗後,李瑁已經忘掉楊玉環,唐玄宗乘機為李瑁另立壽王妃,又把楊玉環接回宮中,册立為貴妃,其時楊玉環才二十七歲,唐玄宗已是六十一歲的老人了。 皇后死後,唐玄宗無意再立皇后,貴妃在後宮中是皇后之下最高品位的妃嬪,故此,楊貴妃成為沒有皇后名義的「皇后」。 

這個滿身凝脂的豐腴女人,卻是個妬婦,她自恃得到唐玄宗的專寵,動輒欺凌其他妃嬪,最經典莫過於上演一幕「楊梅爭寵」鬧劇。 話說唐玄宗素寵愛梅妃江采蘋,這個福建女子溫柔體貼,知書達禮,擅長詩文,因為酷愛梅花,所以被唐玄宗賜封梅妃。 「一自綠楊成新寵,未許寒梅拾舊歡」,自從楊玉環入宮封為貴妃後,唐玄宗就把梅妃忘掉了,有一天,唐玄宗終於想起了梅妃,便趁楊貴妃酒醉未醒私會舊人,兩人心曲互訴猶濃之際,高力士急報楊貴妃酒醒搜宮而來,嚇到唐玄宗急忙逃竄,臨走,匆匆賜梅妃一條珍珠。 回宮後,楊貴妃為了此事大吵大鬧,唐玄宗被氣得把她趕出宮廷,那邊廂,典雅清高的梅妃,命人退回珍珠還附去一首七言詩《謝賜珍珠》: 

桂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污紅綃。
長門盡日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雖然唐玄宗因為楊貴妃犯過失先後趕她兩次出宮,老夫始終難捨少妻,何況更是一代美人呢! 唐玄宗由於終日沈湎於絲竹管弦、輕歌曼舞之中,怠忽朝政是亡國致命傷,加上社會矛盾日益嚴重、經濟下滑,擁有軍事力量的籓鎮節度使安祿山和史思明乘機興兵作亂。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叛軍勢如破竹,戰火很快燒到長安,唐玄宗倉皇攜楊貴妃出走,才走出京城不遠,「六軍不發無奈何」,軍隊嘩變,士兵不戰,反逼唐玄宗殺掉奸相楊國忠和楊貴妃兄妹,為了保老命,為了保唐朝江山,唐玄宗在馬嵬坡了結楊貴妃性命,李楊愛情落得「此恨綿綿無絕期」下場。 

楊玉環出生宦門,愛在君側,死於荒郊,她的死傳是唐玄宗親賜白綾自縊,也傳是被帶兵嘩變的將軍刺殺,還有傳她被唐玄宗放走,隱姓埋名匿藏於馬嵬坡村莊,甚至傳她轉輾到了興國寺當尼姑,無論如何,始作俑者和罪魁禍首是唐玄宗。 

唐玄宗伙同姑姑太平公主,好不容易才平定「韋后之亂」,開創「開元之治」盛世,誰知一手好牌打爛了,沉迷聲色,晚節不保,幾乎斷喪江山,在中國有為皇帝名錄中出局,誠可憾也!

32 則留言:

  1. 真巧!我的最新帖文也提及李隆基及楊玉環,不過你的是李楊愛情經歷,令人唏噓;我只聚焦一點,就是他們的「霓裳羽衣曲」上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無巧不成書,稍後前往拜讀學習。「霓裳羽衣曲」,光看名字已經醉倒,熱切期待。

      刪除
  2. 傳說楊貴妃係屬肥,所以思想上打了折扣 :P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嘻! 嘻! 原來 Philip 是趙飛燕的fans.

      刪除
    2. 環肥燕瘦,各有所求!輕能掌上舞,弱不禁風,我情願楝肥的,起碼唔會骨慘慘

      刪除
    3. 而家D女仔一味鍾意纖體,搞到身無半兩肉,又影響健康,真係唔值得鼓勵,均勻體態最好。

      刪除
  3. KM先生寫的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很明快易懂。也聽說過楊玉環的下落成疑。
    先是聽到Peace兄鍾愛的一曲琵琶「霓裳羽衣曲」,後在wei-wei姐的網誌上看到視頻「霓裳羽衣舞」,舞得真美妙 ! 我剛剛也轉載了,並貼上長恨歌。 近來這段宮廷之戀熱起來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怎麼我們會不約而同寫起楊貴妃來,有趣啊。我是寫開貂蟬和西施,欲罷不能,這些題材老生常談,沒有新鮮感,難得幾位老友不嫌棄,依然到來捧場,真係十二分感激!

      刪除
    2. 秋姐,拙文關於楊梅爭寵一節,「一自綠楊成新寵,未許寒梅拾舊歡」,這句詩來自新馬和冼劍麗粵曲「不須珍珠慰寂寥」,是飾梅妃的冼劍麗的一段口古,非常貼切,多年前我唯一買入的新馬粵曲CD,至今還收藏著。

      刪除
    3. 記得小時也在收音機聽過冼劍麗唱的粵曲,覺得她的嗓音清麗,別樹一格。
      也記得讀小五時,當時在校的班主任在這一年,決定每週為我班同學教習唐詩古文,便會離校。因此學到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以《長恨歌》最是華麗鋪陳,情詞懇切,因此印象甚為深刻。

      刪除
    4. 記得當時學的第一篇古文是《鄭伯克段于鄢》,初時見到題目,已經覺得很奇怪有趣。殊不知這是個國家內的一個人性化偏執的悲喜劇。

      刪除
    5. 「兩行」各有特色,我沒有偏愛,歌女與貴妃都寫得情情切切,千古傳誦。世人似乎喜歡「長恨歌」多些,後來的相關創作較多,可見一斑。

      刪除
    6. 「鄭伯克段於鄢」頗深奧,左丘作品,作為您第一篇古文,真是難得,厲害呀!兄弟爭鬥,母親種下的禍秧。有時,看到父母過世後,兄弟姊妹就互相爭利,每每看到這種報道,心中極不舒服,也曾反思,如果父母在生前公平對待每一個子女,不多與、不少付,或者把遺產公平的分配,那就不會出事了

      刪除
    7. 自小隨著母親看了很多的粵語片,宮闈片也看了不少,但從來沒有看過拍這種母親的類型,這也是當時編劇者的良心主導,不會宣揚一個親生母親因為偏見而想謀害親生的兒子,都只會拍後母做的壞事。不想破壞大多數母親的形象。
      因此我對於這樣的一篇紀錄歷史的真實故事,有了一個很深刻的印象 ! 一直都很感謝鄭老師,他讓學生們承傳歷史,提早感受到人世間的冷暖無常。
      他的子女和我們同校,過了一年,鄭老師帶子女撇出,另創新校。我和同學們也有去探訪。

      刪除
    8. 鄭老師是教學世家,精通國學,因此在我們只著種新文學白話文的年代,他堅持為即將別離的學生們濯輸國學。 可是《長恨歌》太長了,不適合小孩子背誦,只因為這首詩的詞藻優美,老師才會教讀吧了。
      老師更不會解讀,因這詩歌前半部都是說男歡女愛,其實充滿色情。後半部為表完美,便流於想像,也屬於迷信。因此長恨歌不須我們背誦,更不用考試。
      永遠懷念鄭老師 !

      刪除
    9. 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是母親溺愛幼子的例子之一,歷史上,偏愛一個兒子造成不少悲劇。漢景帝劉啟的母親竇太后,特別寵愛幼子劉武,劉武被封王外調,竇太后卻時常借聚天倫召劉武入宮,還要漢景帝親自出城迎接,營造江山是劉啟和劉武兄弟同坐的,甚至逼漢景帝崩天後讓劉武繼位,試圖兄終弟及,有一次家庭聚會,漢景帝醉醺醺竟然答應母親的要求,好在竇嬰在場,說是皇帝酒後戲言,不可當真,自此,竇太后對竇嬰這個侄子恨之入骨,最後,劉武果然造反。

      刪除
    10. 感謝KM先生提及漢景帝劉啟和母親竇太后的故事,讓我知識更多。
      母親常會溺愛幼子,但是武姜討厭長子莊公,卻是出於偏執;她溺愛共叔段,不待長子去世,使兄終弟及,而是令到幼子作反攻城,使兩子同室操戈,一決生死 ! 這不該是一個母親應做的事。

      刪除
    11. 更正在7月14日下午3:00 打的錯字:1.「只著“重”新文學」
      2.「為即將別離的學生們“灌”輸國學。」

      刪除
    12. 鄭老師是你國學的啓蒙老師,在她的栽培下,成材並得傳衣缽,她知道會是怎樣的高興欣慰。我的好讀和愛寫,也曾得助並啟蒙於高小時的校長,我特為那段往事寫了博文,並成為我十年前開博早期的文章之一。
      我學習易經是很好早的事,初期總無法進入,因為沒有人指導,總是在易經門外徘徊,每次捧起周易看不多久,就看下去,如此斷斷續續十餘年,無法看懂,後來無意之中看了南懷謹老師關於易經幾本述作,仿似被人在腦後勺打了幾下,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感覺,再拿出周易閱讀,甚至進行卜筮,似乎沒有了太大障礙,所以,我把南先生視為我學習易經的啟蒙老師,早幾年前,老師在內地壽終歸陰,我還特別寫了一篇記念文章,記得那天我正在赤柱和胡迪蹓達,知道消息後心情非常難過,馬上趕回家寫悼文。
      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甚至是畢生,如果今天我們的孩子都遇上像當年我們的恩師,會多好哇!可惜不多。

      刪除
    13. 過獎了! 鄭老師並沒有對我特別栽培,我只是學生之一。雖然我也曾經從事寫作行業,但只視作興趣,並沒有在名利方面摸爬打滾。喜歡的時候一年寫幾篇,甚至幾年才寫一篇。都是在不吐不快時才動筆。好友們也曾經替我著急。
      讀書、寫作帶給我很多的樂趣,所以我特別感謝所有的好老師,也應該像閣下一樣,寫篇文字來記念一下。若是老師逝去,確是令人感到悲痛的!
      我也依稀記得KM先生在早年的網誌上,曾經寫過校長對你加意指導的逸事。
      《易經》博大精深,我沒有才能去了解它。只能做個旁觀者吧了。

      刪除
    14. 在我今期的網誌上,有幸轉載到近代《霓裳羽衣舞》的精彩視頻。
      同時紀錄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進士的《長恨歌傳》,兩文對唐代歷史風貌都有很多參考的價值。
      此外,我也不自量力,在其中加載了對這首長詩的一些感想。最後,簡略列出坊間對楊貴妃之死的傳聞。

      刪除
  4. 《長恨歌》要背誦真不容易。
    我在網上看過一些清朝皇后婉容、妃嬪、慈禧照片,可能現代審美不同,總覺得不美,所以,對楊玉環的美感到好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篇幅太長,不易背得下,但都耳熟能詳,看了上句,或者就能記得下句,現在隨時上網可查,再不用死背了。四大美人,竊以為,以楊貴妃最美,各花入各眼,觀感各不同,不知Stella 姐認同否?

      刪除
  5. 我讀小六時便要背誦, 當時老師依字解意, 不及 KM 先生解讀得如此詳盡。

    回覆刪除
    回覆
    1. Wei姐姐你過獎啦,我小六都未有文言文學習,成首詩因太長,好似課本冇選用,唔知有冇記錯。

      刪除
    2. [古文]非教育司署規定的必修科, 不過當年我在跑馬地寶覺女子中小學校讀小六及中一時, 教中團語文科的老師, 額外選解古文, 並要求學生背誦。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及蘇軾的。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早晨!真羨慕你有這麼好的中文老師,為學生自幼便打下中文基礎,她選蘇軾的作品是最好的,全部恢宏大氣,豪邁奔放,在全是女生的學校中增一點男兒氣概。

      刪除
  6. 婉轉娥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女子又做了代罪羔羊。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成為紅顏禍水的舉證之一,引起安史之亂,問責於她,非常不公和不幸。

      刪除
  7. KM先生, 你好! 謝謝分享四美之楊貴妃 「羞花」🙏
    個人印象中國史裡, 沒有『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記載 !?
    唏嘘嘆息更多的是 : 若為權利故, 良知愛人皆可拋 !

    三千寵愛楊貴妃 竟因「她」被轟出宮 https://youtu.be/AjT3xT0lH8k
    楊貴妃生死之謎 https://youtu.be/LcUBVv3zNnU
    神準推背圖預言「7女」楊貴妃 .. https://youtu.be/iXIWg2rBYDw
    Concubine Yang! https://youtu.be/6KWnRrzb67U
    2014西安 楊貴妃實景歷史舞台劇 https://youtu.be/MvkjMVOOn2s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