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六十年代,我上完小學四年級,姐姐把我帶到灣仔她任教的學校讀五年級,並要我在開學前提早從深水埗的住所隨她在學校寄宿。
這是一所同鄉會辦的小學,校舍是一幢戰前舊樓,只有三層高,課室嚴重不敷,只能一、三、五年級下午授課;二、四、六年級上午授課,因為交叉使用課室,所以學生往往會在自己的座位上撿到另一班同座學生遺下的書本或者文具,在如此惡劣的教學環境下,那裡還有宿舍哩?
其實,我的寄宿只是留宿。記得當時留宿共有六個孩子,五個女孩子,剩下一個男孩子就是我,我就像賈寶玉一樣,在脂粉叢中長大。五個女孩子分屬兩個家庭姐妹,她們分別是副校長和校工的女兒,她們晚上睡在和學校相通的一個小單位裡面,我睡覺和做功課的地方是「圖書館」,這個所謂圖書館,實際上只是幾個書櫃拼湊在一起,然後圍成一個小房間,面積不足百尺,「圖書館」裡大部份是中文藏書,數量雖然不多,但足夠我高小時代汲取國文營養之用。
來到新環境的第一年暑期,同住「宿舍」的老校長把一本【三國演義】給我看。劉關張桃園結義的故事,早已聽長輩講過,但羅貫中的原著,卻不曾閱讀。 打開書本一看,第一句便
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此後全是文言文,我的天,我只是小四程度,如何看得明白?好勝的我咬著牙關,參照著每一回結尾的注釋,終於被書中的情節吸引住了。 就這樣,我在暑期完成了閱讀中國四大名著其一。
新學年一開始,老校長問我【三國演義】看成怎樣?我如實告訴她:雖然看完了,但只看懂了五成左右,她撫摸我的小光頭,滿意地點點頭說已經不錯了。
第二年暑期,我準備升六年級,老校長又把【三國演義】給我看,她還加上一本【水滸傳】。經過一年的學習,我的中文程度提高了很多,【三國演義】基本上看通了,【水滸傳】較少文言文,在我來說沒有難度。
又是新學年開始,我把兩本小說還給老校長,她又問我【三國演義】看懂了沒有?我回答看懂了。 我知道她是相信我的,但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有錯,所以故意要我講出書裡面的最喜歡的情節,我告訴她最精采的是赤壁之戰,她問我赤壁之戰是誰跟誰打?我回答是孫權聯合劉備跟曹操打;她接著問打仗的主帥是誰?我回答曹操是親自帶兵的,孫權派了周瑜做大都督,劉備派了諸葛亮做軍師;她繼續問我是誰勝了這場仗?我回答是周瑜。老校長聽到我的回答後,沒有像上兩次點點頭,而是接著問是真的嗎?我感到有點疑惑,書說曹操敗走華容道,勝方是孫劉聯軍,周瑜作為主帥,當然是他勝了。老校長接著說:「出師未捷身
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問我記不記得?我說記得,那是周瑜取勝之後,妒忌諸葛亮的才能高於自己而氣死的。老校長見我堅持原來的答案,面上不期然流露出欣賞的笑容。
看過【三國演義】人都說最終勝利者是諸葛亮,他運籌帷幄,他計智多端,他呼風喚雨,他未卜先知,但說到底,他只是軍師一名而已,統率三軍,破陣取勝的人畢竟還是周瑜。至今我仍堅持這個看法。
我小學畢業了,考獲全班第三名,也順利被心儀的中學錄取了。這一年的暑假,老校長找來一本【紅樓夢】和一本【西遊記】給我看。人們都說【紅樓夢】是一本奇書,看了會中邪!雖然很多的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但真正看過原著的人不是很多。我有了閱讀前三部小說的經驗,克服了開頭幾個章回的沉悶,結果在上中學前看完了【紅樓夢】。老實說,【紅樓夢】並不容易讀,裡面盡是描寫情愛,作為小孩子的我,怎能理解呢?況且裡面還有許多詩詞歌賦、對聯燈謎。
暑期結束後,老校長還是用老問題考我,問我對書中哪一個情節印象最深?我回答是青埂峰下一塊石頭的獨白,老校長臉上泛起了狐疑神色,說:「為甚麼你會覺得特別
深刻呢?」我說:「【紅樓夢】故事刻在青埂峰下這塊無才補青天的頑石上,所以【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我偷看老校長的反應,只見她臉上綻開的笑容更加燦爛
了。她再問我還有哪一個情節最吸引,我回答是警幻仙曲演紅樓夢。老校長吃驚地追問為甚麼?我說:【紅樓夢】講的是十二個女孩子的生平:十二個女孩子就是金陵十二釵,警幻仙用曲詞描述了她們的生平和結局,看完了這一回,人們對【紅樓夢】的人物的遭遇已了解了大半。
我注意到老校長的笑容已變成了驚訝的神情,大底她認為她作為一校之長兼教歷史科,近年對文學最有興趣的學生就是我了,這麼多年終於找到了得意門生。
老校長已過六十歲,是一個纏足的傳統女人,丈夫在抗戰時候死了,一個人來到香港,接受了鄉親們的委託,辦了這所小學,老校長對我說:你對閱讀有興趣,也有較高的領悟能力,但你還要學習寫作。中國歷代文學大師,不但對文學有深刻造詣,他們文章能傳於後世,最重要的還是他們都有上佳的寫作能力。她鼓勵我從寫日記開始,每天堅持,長短均可。她又要我把寫好的周記除了交給班主任外,還要交給她批閱。
我就是在小小的「圖書館」裡一邊閱讀書籍,一邊接受老校長的指導,逐漸培養對文史和寫作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