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5年5月31日

端午悼屈原


 


19 則留言:

  1. 1953年的郵票是800圓,那是甚麼貨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人民幣,解放初期面值很高。這是所謂「老紀特」的紀念票第25號,1953年發行,有四枚,此為其一。

      刪除
    2. 原來這樣,我沒有注意這段歷史,還以為1949年解放後隨即用類似今日的人民幣。我只知道曾經出過「外匯劵」,以100港元兌26元外匯劵,我就在70年代末拿著外匯劵到神州闖盪。

      刪除
    3. 這段現實中的歷史我沒有經歷過,解放初期我還未出生,只是從小有集郵習慣,紀特郵票倒集有一些,郵票反映時代,票值也是當時的,至於後來怎樣改變幣值,我就沒有去了解了。

      刪除
  2. 據了解,端午節起源早於楚原的戰國時期,後世人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將屈原同端午節綁定,可見愛國者受人歌頌,賣國者遭人唾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時發行這套郵票共有四款,題目是世界文化名人,有屈原、哥白尼、拉伯雷、米蒂,在我認知中,中國屈原固然最熟悉,哥白尼也略知一二,後二人就不知道了,年少集郵知所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和屈原並列必定是同路中人,愛國是必然的,否則,如何能成郵票題材以名留青史?

      刪除
  3. 愛國的 “屈原”先生,真是影響深遠 ! 我外婆家鄉番禺沙灣鎮的族人“何柳堂”先生,他的名作「賽龍奪錦」,就是為了紀念“屈原” ,扒龍舟趕魚蝦的端午節而寫。節奏真是氣勢如虹 !
    近年國家的航天事業起飛,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是探月採月壤的先行軍。國家心繫 “屈原”,以《天問》為記。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多謝告知名曲的作者和相關故事。國樂之中我尤喜「賽龍奪錦」,一開始的全樂隊齊奏已經氣勢不凡,一下子把聽眾的情緒調動起來,隨後的急促節奏扣人心弦,彷彿身置賽龍現場,非常過癮。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5. 更正:採月壤的是《嫦娥五號》探測器,時間是:2020年11月24日。
    它在48小時之內通過機械臂「表取」与「鑽地」鑽取两種方式,共采集月面的土壤 和岩石樣品约两公斤。(份量是可觀的)。
    同時進行科學探测。
    完成采樣和封装後,上升器在月面起飛, 成功回返 。

    回覆刪除
  6. 2024年6月27日 · 新華社報道,中國計劃2025年前後發射天問二號,開展小行星探測任務。
    2030年前後發射「天問」三號和「天問」四號,分別開展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和木星系探測任務。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國空間技街肯定是超前的,少年時看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已經興奮莫名,聽說「東方紅」至今仍在播放。首名太空人楊利偉親臨香港,情景歷歷在目,如今到太客站值班就像旅行度假,看到這一系列成就,寧不自豪萬分。

      刪除
    2. 至今我也記得太空人楊利偉親臨香港的那段時光,他勇赴太空為國爭光,為我們中國人取得成就,也完成了 “李太白” 欲上青天攬日月的夢想。
      今天國家日漸壯大,由歸為第三世界落後國家,一躍成為世界兩大經濟體系國之一,我身為中國人更足以自豪了。

      刪除
    3. 今天看到馬英九參觀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的視頻,讓他和他帶來的學生目睹中國空間技術的成績,我相信台灣的中國人一定會高興的,今天中國高科技已站在世界前列,我們還能不自豪?不驕傲嗎?

      刪除
    4. 很高興見到我們的中華民族奮發圖強,科技騰飛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