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夢龍《警世通言》首卷《俞伯牙摔琴謝知音》,講春秋戰國時期音樂家俞伯牙彈得一手好古琴,並因此謀得一官半職,算是人生得意 。 有一年的中秋節夜晚,伯牙趁雨過雲開,明月當空,坐船一邊撫琴一邊欣賞月色,船去到一處崖邊,琴弦忽然斷了一根,似有預兆,又見到人影,伯牙非常擔心,怕會遇上盜賊,誰知道正在此時,崖邊有一個人發話,叫伯牙不要擔心,說他只是一個聽琴人,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子期雖然是樵夫,不但聽得懂此是古曲「高山流水」,而且對古琴歷史和樂理非常熟悉,月夜下兩人談琴說事,非常投緣,相逢恨晚。 最後,他們結拜為兄弟,伯牙是兄,子期為弟,臨別,兩人依依不捨,相約明年中秋夜原地再見。
越明年,伯牙踐約到達,卻不見子期,於是彈起去「高山流水」樂曲,料想子期會聞聲出現,結果人蹤杳然,無奈之下,伯牙登岸去鍾家村尋覓義弟,途中向一個老者打聽子期消息,這個老者竟然是子期父親,鍾父說,子期自去年結識伯牙後,內心非常歡快,可惜樂極生悲反染上一場急病而死,臨死仍念念不忘中秋之約。 伯牙聽見後心都碎了,捧起古琴便往石上摔個稀巴爛,大叫:「摔破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這個感人故事流傳數百年,可歌可泣!今天,一個千里而來的賓客也為尋找知音,在電視上,看到習近平和馬克龍站在一起觀賞古曲「高山流水」,心中頓然想起這個故事, 再看到習近平向馬克龍講解「高山流水」典故,還吩咐隨員把曲譜印出相贈,馬克龍似懂非懂,畫面非常有趣,但願我們不會是對馬彈琴,找到千里之外的知音。
原本說和馬先生連袂來訪的馮女士,結果卻前後腳而至,兩人所受待遇簡直是天壤之別,原因不難理解,因為馮女士頂多算是一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地位難與國家元首相比,況且一個是知音,一個沒有共同語言,馬馮和習的合照更覺有趣,習馬靠得很近,習馮卻站得較遠,親疏之別,清晰可見,看到這裡,我又想起另一句俗語:不要錯把馮京作馬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