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7年10月3日

中秋夜賞《中秋帖》

                                         快雪時晴帖

                                          中秋帖

                                    伯遠帖

                                               

國慶剛過,中秋接踵而來,欣喜疊至。 迎月之夜,閒坐家中,無意仰天窺月色,一心伏案聞書香。 但因為時届中秋,頓然想起「三希堂」之《中秋帖》,此書法是晉代書聖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傑作。 王羲之是我國書法至尊,他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家喻戶曉的經典。 王羲之一門三傑,另外二人就是兒子王獻之、侄子王珣,他們都是書法大家,三人號稱「三王」,「三王」分別留下三幅書帖,全是國寶級的藝術珍品,「三帖」分別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


清朝乾隆皇帝雖然是滿族人,但對漢族文化極有心得,他最酷愛這三幅書帖,不但將國寶據為己有,而且為了朝夕相對,還把「三帖」收藏在自己書房,更將書房命名為「三希堂」,希是稀的意思。


「三帖」都是行書,共只97字,從內容看似是書信的斷箋。 民國初期,末代皇帝溥儀暗將這三件國寶偷運出紫禁城,幸好,最為至珍的《快雪時晴帖》」及時被截回。 國共決戰時,《快雪時晴帖》被國民政府帶到台灣,現存放台北故宮博物館。《中秋帖》和《伯遠帖》則流落民間,後來,被人拿去扺押給香港匯豐銀行。 1951年,匯豐銀行將「二帖」進行拍賣,周恩來知道後,立即指示官員從速購回,「二帖」最終得以回歸祖國懷抱,現存放北京故宮博物院。 「三帖」散落海峽兩岸,半世紀以來不復相見。


記得在十年前,特區政府為了慶祝回歸十週年,曾經構思讓「三帖」重聚,爭取在香港「薈萃」展覽,時隔十年,此事我已經依稀模糊,只記得當時台灣當局擔心《快雪時晴帖》一去不回,會被大陸方面取走,儘管大陸已經保證必定「完璧歸趙」,由於台灣始終不放心,這件曠世盛事只好告吹,不過,《中秋帖》和《伯遠帖》是否按計劃訪港,我一時也記不起來了。




「三帖」原文

《快雪時晴帖》:羲之頓首,快雪初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中秋帖》:中秋不復不得相還,為即甚省,如何然勝人,何慶等大軍。

《伯遠帖》: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能瞻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