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全篇文字不多,最後一段用以下四言詩作為結束:「屈平行正,以事懷王。
瑾瑜比潔,日月爭光。 忠而見放,讒者益章。 賦騷見志,懷沙自傷。 百年之後,空悲弔湘。」這幾句詩大概意思是德行高尚、光明磊落的屈原效忠楚懷王,卻得不到賞識,結果反而讓壞人有所得益,更令到屈原了結生命;末兩句是指一百年後,賈誼在長沙感懷痛哭,寫下《弔屈原賦》的史實。
屈原和賈誼雖然是相距一百多年的人物,但是,司馬遷仍然把他們放在同一列傳中加以相提並論,顯然認為二人的遭遇和經歷相同,份屬難兄難弟,同是天涯淪落人。
屈原做官多年,曾經得到楚懷王信任而有過風光歲月,但是好景不常,楚懷王因為信了讒言而把屈原流放,由於沒有聽從屈原的勸諫,楚懷王與齊國絕交,失去支援力量,結果被秦王打敗囚禁至死,悲痛的屈原唯有埋首創作楚辭,寫出偉大的《離騷》,藉以減壓和發出疾呼。
楚頃襄王繼位後,又聽信讒言,也把屈原流放外地,在萬念俱灰之餘,在汩羅江邊,寫下《懷沙》之後,走上絕路。
時隔一百三十年,歷史的巨輪滾動到漢文帝時期,有一個才子叫做賈誼,就是司馬遷筆下的賈生,他總結了秦國強國經驗,寫了著名的《過秦論》獻給漢文帝,《過秦論》是論政文章,漢文帝很喜歡,於是留在朝中委以重任。
由於有大臣的反對,漢文帝逐漸疏遠了賈誼,還把他貶到長沙做小官,這就出現了司馬遷上述「百年之後,空悲弔湘」的詩句。 過了一些日子,漢文帝忽然想起賈誼,於是宣他返京,不過,漢文帝這次只和他聊聊鬼神之說,治國的事一句也沒有談及,滿懷期待的賈誼以為可以東山再起,失望之餘,憂鬱而死。 這件事被唐朝李商隱寫成一首詩留傳下來: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兩代悲劇人物幾乎同一遭遇,同一命運,都留給世人無限唏噓和懷念。
不過,按照今天的說法,他們的情商很低,胸襟也不夠廣闊,才有自尋短見的愚蠢行為。 要知道,成與敗靠皇帝個人喜惡,他說你行,你就行,你就是不行也得行;他說你不行,你就不行,你就是真行,還是不行。
歷史上有不少忠臣義士,最後都落得「不才明主棄」結局,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是鐵律,凡事想開一些,勇敢面對現實,或許日子會過得愜意、寫意。
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