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暴風女神 |
樺加沙(2025)
驚聞海外生魔障,御水而行樺加沙。
萬里滄瀾翻巨浪,千村路陌裂桑麻。
官衙喊叫多防預,百姓爭相置酒茶。
綽號風王營苟苟,無明一念毀繁華。
天兔(2020)
一任窗簾久不開,漫城關切天兔來。
無聲無息默不動,繪形繪影唬大災。
君嫌廣寒居月殿,民愛平地建高台。
但使威力全施展,蕩滌人間舊塵埃。
山竹(2018)
昔榴槤,今山竹,源出暹邏兩孽畜。
榴槤肆虐成災後,幽魂附托於山竹。
此山竹,鬼神哭,日行千里超音速。
力拔山兮氣蓋世,弄得天翻與地覆。
漫城嚴待風王至,防災措施互監督。
九月九日狂飈降,十號風球長高矗。
地動山搖心震裂,鬼哭神號身瑟縮。
天稱斷,廈傾覆。斷木橫垣滿山麓。
杏花村,掀簌簌,浪打門窗如蹴鞠。
大澳鄉,水浸屋,通衢大路變河谷。
山竹去後無閒日,滿目瘡痍多齷齪。
交通停頓無善策,萬民受困互擁簇。
緣何停課不停工?怒火燃遍上班族。
經此役,宜省篤。當局處事未十足。
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旦夕之禍福。
為官之道重民生,多方聽取民心曲。
哈哈!KM兄真係詩才橫逸,一般人講到打風只關注有冇得放假,你卻詩興大發,佩服!
回覆刪除詩言志,歌永言。看到現實現況就想寫寫感遇,隨手拈來,幸勿見笑。
刪除KM先生吟詠的“山竹”,發人深省,真是傑作 !
回覆刪除今次 “樺加沙” 過港,未造成更大的損失,也算好運了。也想起幾句順口溜:
「加沙地帶屬戰場,華南加沙料遭殃。
東南掠過無大礙,杏花煙雨苦颷揚。」
我也覺得「山竹」寫得較好,當年這孽畜害得我們慘,寫起來特別容易投入。此加沙和彼加沙,都被你寫了,高超呀!苦飈煙雨。
刪除KM先生寫詩合乎平仄,有規有矩。我寫的不過是弣其驥尾,東施效顰吧了。
刪除*
高超是有,在炮台山的腳下,有幾座高超邨。
杏花飄落,煙雨江南。聽說廣東的湛江,也有一處杏花村。
可是身在鯉魚門港口的杏花村,每逢打大風,岸邊就會翻起滔天巨浪 ! 看得人驚心動魄,因此有感而發吧了。
我寫詩的確比較注重格律,特別是舊體詩,我對著格式,務使達到完全合規,其實這是不必要的,過於嚴謹,反而有所局限。李杜相比,李是浪漫,以古詩為主,不受限制,杜以格律稱著,浪漫不足,嚴謹有餘,不過詩仙詩聖,我都喜歡。
刪除秋姐引用「報導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形容杏花村美態,引起我回憶,我曾住杏花園,獨立兩座,此處與杏花村比隣,地勢較高,交通除了自駕外,與外聯接就是地鐵,飲食行都在杏花村。平日裡跑步就在杏花村海濱,也就是打風新聞取景之處,住在那裡,打風時完全可以目睹驚濤裂岸,亂石崩雲,風吼雲亂就在身旁,非常刺激,好天早觀日出,晚看夕陽,看海日子非常愜意。
刪除KM先生住的地方,就是那麼的愜意,無論是過去或是現在。
刪除竊以為,住屋都是距離海岸邊遠少少的好,杏花園在高地之處,不貼近海岸邊,不用目睹驚濤裂岸,但可以在好天的日子裡,就近去跑跑步,看看日出日落,是蠻寫意的。
真是好詩!難得日月長弓兄在大號風球的惶恐中仍詩興大發。連同唱詠近幾年和曾經發生的幾次「十號風球」,真是有趣。這次「樺加沙」打得正,風強浪高,但有關部門一早預告,政府和市民預防措施做足,損失減到最少,已屬萬幸。
回覆刪除讓牛兄見笑,詩就不見得好,勝在有其事、寫真。第一和第五是新作,二三四是舊作,把它們放在一起,給大家回憶而已。這次政府處理比山竹時好很多,應該讚。
刪除63年至今的風暴仍然有餘悸,政府和市民都齊心做防風,減抵受傷亡和破壞。
回覆刪除溫黛是劃時代颶風,經歷過的人無不在腦海植入難以忘記的回憶。她的年份是1963,謝謝你的提醒。
刪除🐰 Kᗰ 先生您好 ❣️ 謝謝創意詩句分享啊🙏
回覆刪除我只與溫黛(1962)有交集並在手腕留下烙印 🤣
01.(05:15) 溫黛-戰後最嚴重風災。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揭露香港歷史風災的真相...
https://youtu.be/2veJYPcfTbw
02.(08:12) Surviving Typhoon Wanda
https://youtu.be/Ys6n4G1ifcg
03.(20:12) TVB 新聞掏寶|風的季節
https://youtu.be/0JOOurZ_dLo
04.(04:10) RTHK超級颱風溫黛 Typhoon No.10
https://youtu.be/rj25ydAZEG0
05.(06:51) 1962年温黛肆虐後的香港
https://youtu.be/xMgjcVzODv8
06.(11:34) 1962年「溫黛浩劫」:吹塌香港嘅140海里陣風 ...
https://youtu.be/mnBNT2iNM3Q
07. (40:52) 戰後最兇猛颱風溫黛, 一個颱風 哀鴻遍野? 三個大浪全村消失? ...
https://youtu.be/F55HfiAr7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