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年畫和合二仙,如有侵權通知必删 |
寒山拾得翼雙飛,
普文菩薩下翠微。
謗忍欺讓留佳話,
荷花錦盒說玄機。
詩作:
日月長弓
注釋:
1、寒山和拾得是一對極為要好的朋友,同是唐朝有道的僧人,和合的代表人物。
2、普賢和文殊為是釋迦釋迦牟尼座下護法,普賢菩薩道場在峨嵋山,文殊菩薩道場在五台山。下翠微:仙人下凡。
3、寒山和拾得有一段對話,非常深入人心,而且饒有意義,寒山問:世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應如何處之?拾得答:吾將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
4、荷花(和)、錦盒(合),此兩物便是和合的象徵。
故事:
普賢和文殊聽完釋迦牟尼講解大乘佛經,準備分赴自己的道場,路上,普賢對文殊說:「最近浙江天台山一帶出了兩個僧人,由於他們提倡和睦共處,又以身作則,所以得到民眾的擁戴,我們下去觀察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文殊說:「好的,如果是真的,我們就點化他倆成仙,又可以落實佛祖普度眾生的要求。」於是,兩人飄然下山。
話說天台山國清寺高僧豐干出外化緣,路上見到一個被遺棄的孩子,他慈悲之心大發,把孩子帶回寺中教養,取名拾得。後來,拾得認識了一個名叫寒山的少年,他們一見如故,結成了莫逆之交,兩人從此在國清寺修習佛學,同吃同住,親密無間,友誼深篤,成為世人和合的榜樣,多年後,他們終於學有所成,成為有道高僧。
這時候,位於杭州的佛寺「妙利普明塔院」極需住持,邀請寒山和拾得前往出任住持,到任後他們把寺院改名為「寒山寺」沿用至今。
普賢和文殊目睹這一切,深感寒山拾得的修為符合成仙的標準,商量後經稟報佛陀,通過清朝雍正皇帝追封他們為「和合二仙」,供民間景仰學習。
後世影響
寒拾兩位高僧生平強調和合,重情重義,以身作則,對社會起到和合作用,這種和合氛圍在唐朝之後,在中國特別是江浙一帶流傳了上千年,成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也就是近年我們強調社會和諧口號的源頭,至今,民間年畫仍經常用荷花和錦盒分別代表他們,取其諧音「和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