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21年6月14日

孔乙己

網絡照片,侵權即删

魯迅在寫《故鄉》的前兩年,在中共創始人之一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上發表了他最喜歡的作品《孔乙己》,三年後,即1922年,又親自把《孔乙己》翻譯成日文在北京發表。 《孔乙己》是一篇極具深義的小品,魯迅用他精妙不凡的筆觸,描劃了一個落魄書生的悲傷故事,寓意發人深省。 

根據魯迅的回憶,孔乙己的原型是他鄉間一個被稱為孟夫子的人,咸亨酒店是他遠房親戚開的,年僅十二歲的小伙計並非他本人,只是用小伙計之名,去講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從而控訴封建社會的科舉制度。 每看《孔乙己》,心總為之傷感哀慟,讀書人為何會淪落至此,是命運的安排?還是社會不公義所造成?大文豪沒有給出答案。 

咸亨酒店,店名取義於《易經》坤卦當中一句:「至哉坤元⋯⋯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其意為事事咸通。 咸亨酒店和魯鎮其他酒店在設計上千篇一律,當街的酒櫃賣酒給短衣幫的普通打工人,這些人都站在櫃枱旁喝溫得熱乎乎的紹興黃酒,每碗四文錢,願多花一文錢就可以買一碟茴香豆佐酒。 酒店之內設有房間,專招待穿長衫的有錢人和讀書人,裡面吃喝齊全。 

據小伙計的回憶,孔乙己是唯一站在櫃檯旁邊飲酒的長衫客,身裁高大,卻面色蒼白,衣服邋遢,但滿口之乎者也,顯然是一個失意落魄的讀書人,人們只知他姓孔,不知道叫甚麼名字,所以大家都稱他做孔乙己,他每次光顧總是在櫃檯上排列九個文錢,對小伙計說:「溫兩碗黃酒加一碟茴香豆。」 

孔乙己有時到咸亨酒店喝酒,臉上或有一道新傷痕,酒客笑他一定是偷了人家東西被打傷的,此時孔乙己臉龐漲得通紅,雙眼睜大,爭辯說是自己不小心跌倒弄成的,一但爭辯不過,便說竊書不能算偷,還喃喃自語:「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透過小伙計回憶,孔乙己真的讀過書,而且寫得一手好字,可惜沒能考上功名,連半個秀才也不是,算是科舉制度的失敗者,他在窮困潦倒時替人抄書,只是天性好吃懶做,抄不到幾天,就連人和人家的紙筆墨硯都一齊失蹤,經過幾回,沒人再找他抄書了,沒法之下,孔乙己只好偷竊過活。 但他從不拖欠酒錢,偶爾也賒賬,但不出一個月必然清還。 咸亨酒店鄰近的村童都喜歡孔乙己,因為他對孩子很友善,即使孩子們嘲笑他也不予責罵,還「慷慨」地請他們吃幾顆茴香豆,又問孩子們知不知道「回」有四種寫法,說著用手指蘸些酒水在桌上教孩子認識。(康熙字典,「回」的四種寫法是:回、囬,囘和口裡面一個目字)。

 

有一天,臨近中秋,掌櫃驚呼很久沒見到孔乙己了,粉板上還寫著「孔乙己欠十九文錢」,一個酒客說他跑到丁舉人家中偷東西,結果給打斷了腿,至今不知生死。 中秋過後,很快進入了初冬,魯鎮的天氣相當寒冷,即使穿著棉襖也要靠近火爐來取暖,忽然間,小伙計聽到一把微弱而熟悉的聲音:「溫一碗酒。」小伙計只聽到聲音卻看不到人,站起來才見到孔乙己盤著雙腿坐在櫃台下一個蒲團上,又黑又瘦,臉色非常難看。 掌櫃說道:「是孔乙己嗎?你還欠十九文錢呢!」孔乙己低聲回答道:「這次吃現錢,欠的下次還清罷。」酒客問他是不是因為偷人家東西而被打折雙腿,孔乙己滿面尷尬地說:「跌斷的,跌斷的。」然後放下四文錢,急急忙忙喝完碗酒離開,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他是用手走路的。 此後,小伙計和其他酒客再沒有見過孔乙己。 

過了一年,又到中秋,粉板上還寫著:「孔乙己欠十九文錢」,相信到了年關,孔乙己也不會來清還他的酒錢,估計他已經不在人世,徹底告別他坎坷的人生了。

 

20 則留言:

  1. 「科舉制度」真係不知道考題是甚麼?!考到就可做官。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會是國學常識之類的基礎問題,應是深度的論文,例如蘇軾參加會試的答題,是「刑賞忠厚之至論」,文章一出,已經考取功名、且名震京師。

      刪除
  2. 原來有個咁故事,我淨係記得小學寫書法上大人,孔乙己 :P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學書法的紅字簿:「 上大人孔乙己 化三千七十士 尔小生八九子 」。

      刪除
    2. 上大人孔乙己的習字帖,紅色,我小學時寫過,那是顏真卿的書帖,工整,美觀。

      刪除
    3. wei wei姐,你的記性真好,上大人都背下來了。

      刪除
  3. KM先生, 你好!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節快樂安康!

    回覆刪除
  4. 這個所謂讀書人,考不到功名倒也罷了,好好的抄書不好麼 ? 為何要偷取人家的東西 ?
    真是自取末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毫無疑問,讀書而不能入仕,在封建社會時候是悲傷的,其收場必然是慘澹的。孔乙己運蹇時歪不完全責怪封建制度,不是全都是社會的錯,自身的毛病也是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正所謂性格可以改變命運。退一步說,假如他遭遇到貴人,得到適當的扶持,好似早期都是潦倒不堪的韓信、呂蒙正等人一樣,不是把握了機遇就乘勢而起嗎?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古語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時都是尊崇科舉,渴望當官。真是累死人。 直到現在,一樣有當父母的,只希望子女能在會考、高考成績好,以能夠升讀大學為榮 ! 而現今之世,有些讀過大學的人,會看不起沒有讀過大學的人! 這種觀念,與以前的科舉為上的社會,又有什麼不同呢 ?

      刪除
    4. 秋葉姐早晨!雖然你刪除上一則留言,但我的郵箱仍然可見,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好,引述的兩個古人事跡是有說服力的,為什麼要刪?讓多些人學習下嘛?

      刪除
    5.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是華人世界自古而然的普遍價值,書讀完了,學而優則仕,是學子的奔頭,至今無法改變,其實,孔子在論述這句說話時,常被人斷章取義,只強調出仕,原句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完全是辯證法論述,官當好了,還要繼續進修,去充實自己,這個前提,好像很少人提及 。

      刪除
    6. 讀書多是否最好,讀書叻是否最佳,答案肯定是「未必」,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都有可能。摩登科舉如內地的高考,情景嚇人,這都是現今社會促成的,因為從政府機構到民間企業,全部以學歷取人,你要生存,或者生存得好些,沒法子不向這方面努力。我對「望子成龍」的父母十分理解,因為我也是這樣。

      刪除
  5. 感謝KM兄給我重溫這篇名著,已經是50年前讀過的課文了。我相信沒有一個社會、沒有一個時代是完美的,人們要在不完美的社會生存、要有成就,就要靠自己的努力。今時今日香港,讀書不成的人也不少,難道就要放任自暴自棄了嗎?我覺得孔乙己如果肯安份做好替人抄書的工作,還是有作為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和平兄,我是趁魯迅先生誕生140年之際,引述他的名作,以資紀念,也深知必能喚起讀過相關文章的朋友的美麗回憶,從而加深我們對這位文化先驅的崇敬。
      你的意見非常中肯,我完全認同,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不自暴自棄,腳踏實地,總有出頭的一天,凡事只怪當局或者強調客觀因素,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怎會有好結果?

      刪除
    2. 我很欣賞魯迅先生的作品,在他的筆下,那個時代的小人物,例如阿Q,例如孔乙己,到了今時今日還是活靈活現,存在我們的社會裡。

      刪除
  6. KM先生, 你好! 謝謝介紹發人深省的作品《孔乙己》 👍
    2017孔乙己 湖南衛視 https://youtu.be/1_z8a3DpuRA
    2018高中國文孔乙己 作者魯迅 https://youtu.be/_Ojstu1E9IQ
    2020蔣勳:我為什麼喜歡魯迅?https://youtu.be/6HC5xMEEq7o
    2021推薦《孔乙己》 https://youtu.be/FGohjWAMwlc

    回覆刪除
    回覆
    1. 歡迎你來閱覽拙文,更多謝你連結視頻,我將細看學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