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原名李振藩 1940-1973
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 香港文化博物館
英詩《漫步華盛頓湖畔》
李小龍親筆撰寫《我的明確目標》
《龍爭虎鬥》動作構思圖
一個月之內,連看兩次「武.藝.人生李小龍」,這是我參觀專題展覽從未有過的事,當然是被李小龍的威名所吸引,這完全是慕名而至。
一代巨星轉眼間離開了我們四十年,在他逝世那天出世的嬰孩,已倏忽長大而成為不惑之年的壯漢,想到這裡,不禁驚歎時間的流逝竟然如此快速,四十年近乎半世紀,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稍蹤即逝,不留痕跡,即使化成現實,作為李小龍的影迷,我的感覺也宛如發生於昨天一樣。
若把時光推前一些,我的年齡未能實時看他在粵語片中的精湛表演,只能透過在午夜時分播映的殘片中去追尋他的鳳毛麟角,惟每次重温,均感覺是李小龍在演繹自己,因為所有資料信息告訴我他是一個頑童、他是飛仔,直到他回港拍攝了五套經典電影,對他的印象才有所改觀。
作為李小龍愛好者,我關於他的印象全是武術和電影,因為他在五套經典電影表達自己的人生目標意義:難忘他在「龍爭虎鬥」中淋漓盡致表演自創的「截拳道」一幕,把中國武術大肆弘揚;難忘他在「唐山大兄」中,擊敗日本空手道高手又命令漢奸吞下東亞病夫紙張一幕,嚴正維護中華民族尊嚴;難忘他在「精武門」中淋雨哭倒師傅墓穴發誓要為師復仇一幕,昭示尊師重道傳統的美德;難忘他在「猛龍過江」中飄洋過海謀生一幕,描述對安穩生活的追尋,以及對患難中萌生的愛情的眷戀。
但是,我看了「武.藝人生李小龍」後,我對他的印象和了解有了更深層次,其中最大收穫是減少了他是一介武夫形象,加多了文藝氣息。 原來,這名出生於美國、成名於香港、揚威於世界的傑出華人,不但能寫英文詩歌,而且有一手工整秀麗的字體,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寫作了《Walking Alone Lake Wash. 》(漫步華盛頓湖畔),詩固然寫得好,字體更是一絕,那完全是中世紀年代鵝毛筆寫法,藝術特質含量極高,他另一親手撰寫的《我的明確目標》(My Definite Chief Aim),同樣表現了他書法風格。 從他一系列的寫作、書信、筆記、便條,暴露了他不但只是一個武術家,還是一個文藝愛好者。
若把時光推前一些,我的年齡未能實時看他在粵語片中的精湛表演,只能透過在午夜時分播映的殘片中去追尋他的鳳毛麟角,惟每次重温,均感覺是李小龍在演繹自己,因為所有資料信息告訴我他是一個頑童、他是飛仔,直到他回港拍攝了五套經典電影,對他的印象才有所改觀。
作為李小龍愛好者,我關於他的印象全是武術和電影,因為他在五套經典電影表達自己的人生目標意義:難忘他在「龍爭虎鬥」中淋漓盡致表演自創的「截拳道」一幕,把中國武術大肆弘揚;難忘他在「唐山大兄」中,擊敗日本空手道高手又命令漢奸吞下東亞病夫紙張一幕,嚴正維護中華民族尊嚴;難忘他在「精武門」中淋雨哭倒師傅墓穴發誓要為師復仇一幕,昭示尊師重道傳統的美德;難忘他在「猛龍過江」中飄洋過海謀生一幕,描述對安穩生活的追尋,以及對患難中萌生的愛情的眷戀。
但是,我看了「武.藝人生李小龍」後,我對他的印象和了解有了更深層次,其中最大收穫是減少了他是一介武夫形象,加多了文藝氣息。 原來,這名出生於美國、成名於香港、揚威於世界的傑出華人,不但能寫英文詩歌,而且有一手工整秀麗的字體,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寫作了《Walking Alone Lake Wash. 》(漫步華盛頓湖畔),詩固然寫得好,字體更是一絕,那完全是中世紀年代鵝毛筆寫法,藝術特質含量極高,他另一親手撰寫的《我的明確目標》(My Definite Chief Aim),同樣表現了他書法風格。 從他一系列的寫作、書信、筆記、便條,暴露了他不但只是一個武術家,還是一個文藝愛好者。
在五套經典電影中他既是主角,又是武術指導,他設計武打動作不是憑空臆斷,而是細膩擬定,展館展現了他設計「龍爭虎鬥」武打場面的構思,呈現觀眾眼前的文物不但圖文並茂,而且段落分明,完全一派認真仔細作風,看到這裡,至為感動。
巨星殞落令人神傷,這個展覽足能夠讓我們短暫撫平心靈之創,因為透過文字、照片、實物、影像,我們可以重溫他桀驁不馴的少年時代生活點滴;可以有如親眼目睹他習武、授徒以至打敗來犯者的艱苦過程;可以分享他振奮民族自豪感的光影傳奇;更加可以讓我們緬懷他「其生也榮,其死也哀」的一生。
看了展覽之後,我對李小龍有了新的認識,就是他不單止是武術家,又是文化人;他不但有剛強的外表,還有溫婉的內涵。
註:上述照片拍攝自「武藝人生李小龍」展覽場刊,謹向各主辦單位致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