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2年5月7日

武聖關羽之剛愎自用

武聖關羽之剛愎自用


文章日期:05/07/2012 11:33 am

關公立馬橫刀雄姿,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即刪。


我在構思寫關羽故事的時候,其實心中頗有猶豫,至於應如何落筆更是煞費躊躇,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何止千萬,大家對關羽的故事早已了然在胸,耳熟能詳,我的文章,只是把《三國演義》有關的情節用自己的話語寫出來,充其量叫做綴述或者叫做翻譯(從文言文譯為白話文) ,實在何必多此一舉呢?其忠勇義氣又何須我塗脂抹粉?
 
經過一番思量,主要考慮到我的文章或者能夠讓讀過原著的網友重溫故事,又或者能夠引起未讀過原著的網友的興趣,所以我決定寫了,而且一開始就預告了武聖關羽的內容包含「蓋世武功」、「義薄雲天」和「剛愎自用」三部分,前兩部分寫得輕鬆,因為熟讀了《三國演義》,只需把和關羽相關的內容用講故事形式寫出來,沒有半點難度。
 
現在要寫第三部分「剛愎自用」了,心中著實忐忑不安,原因要寫聖人的缺點,特別要寫他的錯失,倘若描寫過了頭恐怕有損聖人形象,違背了國人主流概念;若只作浮光掠影般的敘述,得過且過,又似乎意猶未足。要知道,千百年來關羽從馬弓手逐步被推上了神壇,成為了與孔子相提並論的聖人,這個造神過程,歷代帝王將相、才子文豪付出多少心血?其中,《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居功至偉。我在思索之間想就此放棄,來個不了了之。後來想深一層,責怪自己好糊塗,既然開宗明 義,並且預告了天下,就不應失信於愛護我的網友,於是硬著頭皮寫下去。我想即使批評一下又如何,正所謂聖人都有錯,各位網友:對嗎?


關羽驕傲自大除了是天生性格之外,還有是後天的嬌縱,最大的始作俑者就是曹操。從溫酒斬華雄開始,曹操就對關羽另眼相看,愛護有加。關公投降的時候,曹操不但沒視之以俘虜,「反而待之甚厚,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使侍關公」,又「取異錦作戰袍一領相贈」,還將赤兔馬「遂並鞍轡送與關公」, 這樣還不夠,剛歸降就封為偏將軍,其後,關羽斬了顏良和文醜,更被封為漢壽亭侯。如此恩待,如此奉承,不慣壞關羽才怪。後來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種種功績使得關羽日益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其實,回想一下,如果曹操不是求賢若渴,一心想延攬關羽為己用,關羽能過得五關嗎?


三顧草盧,孔明為了考驗劉備誠意,故意一再怠慢,關羽極為不悅,埋怨劉備「其禮太過矣」,到了劉備拜孔明為軍師,關羽更是忿忿不平,認為打仗端賴武將,文人管何用?況且,孔明的年紀少於各人,懷疑沒有真才實學,所以常在劉備面前囉嗦。當夏侯惇來襲的時候,關張都不欲迎戰,孔明唯有向劉備要求授予劍印,分派任務時大聲叱喝:「劍印在此,違令者斬!」關張兩人才肯服從。孔明初出茅廬就取得首仗大勝,劉備盛讚孔明「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經此一役,始令關羽稍服。


劉備自稱漢中王,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為五虎上將,劉備派司馬費詩捧著誥命去荊州通知關羽,關羽不喜反怒,充份表現了自我獨大,目中無人的性情,請看《三國演義》的一段描述:『關羽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之首。」雲長問:「那五虎將?」詩曰:「關、張、趙、馬、黃是也。」關羽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原來在關羽心中,黃忠人老不中用,何況當年又是自己手下敗將,還釋放過他(義釋黃升),認為黃忠不夠資格,所以不肯接受印綬。經過司馬費詩苦苦相勸,始勉強接受。


在此之前,劉備招安了馬超,並拜馬超為平西將軍,關羽知道後忿忿不平,竟然寫信給劉備,說要入川和馬超比武,劉備恐怕事情弄砸,忙叫諸葛亮回信給關羽,安撫說:「孟起(注:馬超)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羣也。」關羽看後才捋髯大笑。
 
 
以上兩節,足以證明關羽目中無人的驕傲性格,性格上的缺陷造成了日後悲劇下場。


赤壁之戰期間,孫權為了自身的利益曾經把妹子嫁與劉備(賠了夫人又折兵故事),現在又重施故技,想親上加親,讓自己的兒子迎娶關羽的女兒。他派諸葛謹去說親,大家猜關羽反應怎樣?他說:「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斬汝首!再休多言!」諸葛謹慌忙抱頭鼠竄回報孫權,孫權大駡無禮,埋下了吳蜀決裂及日後不饒關羽的禍根。


大意失荊州是關羽一生最大的失誤,是他逞強好勝,剛愎自用的最具體表現,白白葬送蜀國基業。其原因是他違背了孔明隆中對所訂立的聯吳抗魏國策,上述辱駡孫權 兒子足令孫權心存芥蒂,至於當日關羽單刀赴會,面斥江東諸臣為鼠輩,而使東吳上下義憤填膺。試想,被稱為英雄的孫權,能吞得下這兩口鳥氣?另一方面,關羽 性格素來只善待士卒而嚴苛於官員,荊州守將糜芳和傅士仁平時飽受關羽的訓示,早已懷恨在心,當呂蒙來攻,即刻出城投降。麥城一役,江東鼠輩概念深印腦海的 關羽,犯了輕敵之錯,結果慘遭滑鐵盧,全軍覆沒,被名不經傳的馬忠擒獲,孫權新仇舊恨湧上心頭,二話不說就叫呂蒙斬殺了關羽。


不過有一點要補充一下,《三國演義》講述麥城一役導致關羽之死還有一個人要負責,他就是劉備的螟蛉子(養子)劉封,關羽被困於麥城,廖化突圍去向劉封求救, 劉封竟然不顧叔侄之義,只想起當日劉備在立嗣的時候,關羽因為劉封是螟蛉子而勸劉備冊立劉禪為太子,劉封懷恨在心而拒絕施援。劉封後來被劉備處死。


《三國演義》把關羽的缺點一一遮掩,經過千年造神運動,一個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武夫走上了神壇,成為武聖;成為中華民族膜拜的偶像;成為三教共尊、百世同仰的 哲人。然而,這位超凡入聖人物,有誰知道原來也有性格缺憾的一面,或者人們早已知道,卻不肯面對自己的偶像存有污點的現實,這完全是駝鳥心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