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點、橫、豎、鈎、仰、掠、撇、捺 |
聲不入耳(聲➡声) 無言之詠(詠➡咏)
捨手不用(捨➡舍) 首去廠空(廠➡厂)
愛不隨心(愛➡爱) 兒郎背鄉(鄉➡乡)
無品老闆(闆➡板) 奪去一隹(奪➡夺)
辦事不力(辦➡办) 折翼強飛(飛➡飞)
見舟成艦(艦➡舰) 無巾之掃(掃➡扫)
網非絲織(網➡网) 親而不見(親➡亲)
魚離開水(魚➡鱼) 沒門可開(開➡开)
犬非獸類(獸➡兽) 衛禁出行(衛➡卫)
無木之築(築➡筑) 不事生產(產➡产)
劇集有神劇,簡化字也有神字,這個字能夠稱神,自然非同凡響,能量極大,能所不能,威力無遠弗屆。
是甚麼字呢?這裡不賣關子了,就直接說出來,它就是「又」字,由於它有很大的的能耐,所以我稱它為「神又」(油),請看:
汉(漢) 叹(嘆) 叙(敘)
轰(轟)
邓(鄧) 欢(歡) 艰(艱)
仅(僅)
劝(勸) 对(對) 权(權)
戏(戲)
双(雙) 难(難) 摄(攝) 圣(聖)
凤(鳳) 摊(攤) 瘫(癱)
慑(懾)
縱觀上述,「又」字可謂百搭,忽左忽右,好使好用,不是「神又」(油)是甚麼?
漢字簡化,古已有之,據說南北朝時期民間已經有簡體字出現,那時候稱為俗體字,正式官方實行簡體字是在民國時期開始,大力推行的是在解放初期,之後一直有增刪改革。
回覆刪除我個人並不抗拒簡體字,年青時候已經刻意學習簡體字,但始終在香港社會,並非每個人都懂簡體字,所以我極少以簡體字同人溝通 (寫網誌十多年從未用過簡體字)。
文字是一種有意義的符號,當然開始創造的時候有它的特定規則,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等六項法則,但隨著時代的轉變,文字變革是可以理解的,否則我們還要寫甲骨文呢!
話說回來,以上只是我對簡體字的整體看法,但對個別文字的改變卻未敢苟同,主要是某些共用的簡體字容易引起混淆,字義不清而已。
我反對那些為簡而簡,違背六書法則的簡化字,像厠、厨、厦等,只省去一點,把優美造型破壞了,那就不好。我們強调傳承文化,卻任意斧伐文字,似乎言行不一,六七十年前,國民教育水平較低,文盲的人很多,今天,已經非昔可比,而且,電腦已經廣泛使用,是適當時候檢視那些過了頭的簡化,例如一字幾用的簡化,避免誤會誤讀,當然我們只是一介平民,移風易俗之事留待大人物大學者去做吧。
刪除很認同呢!
刪除這點我認同,現在大陸教育水平提高了,簡體字其中一個目的"文盲"已經基本上不存在,我覺得是時候恢復繁體字教育了,而且常用的中文字不太多,要兼學繁體字基本上沒有難度。
刪除在兼學兼寫,甚至恢復繁體字過程中,可以分幾步路行走,先把姓氏方面的簡化字明確或恢復,例如范範,于於,钟鍾,肖蕭等,使這些人可以有顏面對祖宗;糾正以同言字去代替簡化,例如樹干、船只、后院等,以免誤會誤認;與六書違背的部分簡化字作出恢復,例如親、聲、辦等。然後再推廣其他,不過有的簡化字是好的,得到群眾一致擁護的,就應該保留。
刪除個意念係好既,不過有好多字太相似.
回覆刪除對,初衷是好的,但有些過了頭,尤其是用一個不相干的同音字作為簡化字,就值得商榷。
刪除老師舉的簡體例子,簡得令我感得很不開心,簡得將重要的意思都減掉,失去意義,年輕時十分抗拒簡體字,現在也很無奈。
回覆刪除我或者太執著了,人老頑固,橫看竪看,就是看不順眼,對那些同音字,腦袋要轉多幾個圈,否則誤判誤認就不好了。
刪除我已年近八十,香港土生土長,我認識的簡體字少之又少,且不愛使用簡體字作書寫。
刪除早晨!香港用繁體字,我們土生土長自然熟習運用自如,近幾十年來,有很多內地新移民,他們慣寫簡化字,我尊重他們的習慣,也明白到移風易俗不容易,我批評簡化字的一些弊端只是學術上的個人意見,希望他們不會介意。
刪除對於愛字無心,廠內空置的簡體字,覺得失卻原來的意義。
回覆刪除但為了書寫抄錄快速方便,我也偶然會寫上簡體字。好像“鬱、體、關”字,隨手就寫成“屈、体、関”。
而最失敗的是一字兩用的簡體:干:可以是“乾”,也可以是“幹”,很混淆不清。
同時“髒、臟”不分,一些大陸視頻,字幕上都轉為繁體字,“肺臟”竟然翻成為“肺髒”! “鈡”同時是“鍾”和“鐘”,分不開來。
“葉”字脫離了草字的部首,定為“叶”字,要在部首查音義就不可能了。
我在博客上評論簡化字文章有很多篇,這是我頑固的表現,希望不會得失使用簡化字的同胞們。在實踐上,我在平板電腦上有時會手寫簡化字,以求快速,但設定了自動轉為繁體字,所以我在職場上的公文和博客文章上顯示出來都是繁體字,我這樣做目的是弘揚正統。剛才我在上方回覆和平兄的留言,講出我對恢復繁體字的粗淺想法,秋姐不妨拉上去參觀一下,謝謝你的回應。
刪除我在博客上評論簡化字文章有很多篇,這是我頑固的表現,希望不會得失使用簡化字的同胞們。在實踐上,我在平板電腦上有時會手寫簡化字,以求快速,但設定了自動轉為繁體字,所以我在職場上的公文和博客文章上顯示出來都是繁體字,我這樣做目的是弘揚正統。剛才我在上方回覆和平兄的留言,講出我對恢復繁體字的粗淺想法,秋姐不妨拉上去參觀一下,謝謝你的回應。
回覆刪除謝謝指示 ! 我有在上面參考各位的意見。即如張兄說的很對,不同意以“同言字”去代替簡化,原本姓范的,卻變了姓範。
刪除另外,如樹干。這個“樹干”,在大陸視頻的盲目翻譯下,“樹幹”可以翻成“樹乾”,並長期作字幕播出,真離譜 !
其實“乾、幹”這兩個字是不同聲調的。“干”字gan和“乾”字都是第一聲,而“幹”字則是第4聲。一個“干”字代表了這兩個字,顯得很混淆。
補充:“幹”的普通話 gan= 4聲 ; 粵音gon= 3聲。
刪除這個干字真的可以大寫特寫,本字是干涉、干預、天干地支、干將莫邪等,但卻被移用於幹,幹是幹事、樹幹、幹練,干幹兩碼子事,風馬牛不相及:又被移用於乾,乾是乾淨、吃乾喝乾;乾還有一個最最特別的用途是乾隆、乾坤。用干字去代替幹和乾,多麼的草率,多麼的不負責任。
刪除就是了,乾字還有“乾坤”的意思。乾 = qián, 乾隆:Qiánlóng。(國音)
刪除為了拉丁化,怎樣簡也幹得出,百年來拉丁化只是閉門造車,不受歡迎。我對普通話拼音完全掌握,毫無障礙,但從不使用,因同一個拼音可以產生幾個甚至十幾個字出來,即使加上四聲符號一/v丶,也不易立即明白,例如幹(gan),它可以是:甘、敢、感、敢(四聲),所以拉丁化只有不便而無方便。
刪除看了你們兩位對簡體字的對答令我獲益良交多。
刪除wei姐,太客氣了,歡迎您參加討論呀,互相交流,互相借鑒。
刪除張兄高見!每個人的看法都有些不同,小的以為“漢語拼音”比較民國起用的“注音符號”:「ㄇㄈㄅㄌㄏㄕㄊㄙㄧㄩㄛㄟㄠㄥㄢ」易記好用。在粵語也有很多的同音字,在古代因為字種少,會一字兩用,後來才加了偏旁以資分別。
刪除注音符號我學過,小學時候咯,不過total forged 。拼音就記得哂,因為似英文。內地實行簡化字,最終目的係想漢字拉丁化,呢個願望似乎事與願違。魯迅曾經大鬧漢字,話要消滅繁體字,大文豪口出驚人之語,我對呢個偶像扣咗分數,如果唔係五四運動期間D學者大力提倡新文化,或者受到呢班先軀影響,毛主席未必決心推廣簡化字,至少唔會咁進取,但係,睇毛主席書法,多數係繁體字,就算紅衛兵個衛字都唔係卫。
刪除同音字作簡化最唔值得,稍後我列咗少少呢方面嘅簡化字,證明一下會造成誤認誤解。
KM先生, 你好 ! 博文中列表述說簡化字神字-「又」字是百搭, 有趣的問題-激發引人入勝的對話。 謝謝分享 👍
回覆刪除短片 簡化字歷史及其得失 https://youtu.be/tEKmtp1dnyo
短片 漢字 https://youtu.be/y66FAWBZTTE
歡迎到來閱讀,我只是拋磚引玉,冀共同研究而已。隨附的連結當仔細觀看學習,謝謝,祝安。
刪除老師這篇文章確引起大家對繁簡體的觀點,我個人多年來都困惑在其中;現在看法是簡體字作為長篇書寫或快寫,確有幫助,但如作正式文章,我仍覺繁體字夠大體。
回覆刪除簡體字中最難接受是聖=圣(笑了)
其實我對簡化字心存糾結,一方面討厭它破壞六書造字初心,一方面又覺得書寫方便,所以,我寫作起稿時就用簡化字,反正手寫板會自動轉繁體。不過,對同音字去簡化還是比較抗拒,因為那些字會造成誤認誤解,稍後我列出一些例子,你或者會認同我的看法。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