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7年4月23日

永樂大帝


毛澤東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填了一首氣象恢宏,極備皇者風範的詞《沁園春-雪》,他批評了歷史上幾個著名皇帝:「秦皇漢武,略輸文釆;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憑著毛澤東名氣,憑著這首詞的確寫得好的事實,八十年以來,人們似乎被統一了認識,都認為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就只有嬴政、劉徹、李世民、趙匡胤和鐵木真那幾個。 其實,打開中國歷朝歷代年表,有作為的皇帝何止這些,這𥚃就不一一細數,只說一個朱棣好罷,毛澤東看不起他,對他不屑一提,但是,清朝的康熙卻對他推崇備至,讚揚他的功績「遠邁漢唐」,「治隆唐宋」,由皇帝評價皇帝,這應該算是最權威了吧!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長子朱標,四子朱棣。 朱元璋這個貧農之子,雖然學識有限,但滿腦子都是封建意識,他無視文轁武略冠絕眾子的朱棣,堅持由長子嫡孫繼承大統。 朱標縱使被立為太子,他也無福消受皇權,朱元璋沒死他卻先走一步,朱元璋這個時候仍不更弦易轍,趁機改立朱棣做太子,硬是把朱標兒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最後,朱允炆當成了建文帝。 此情此景,有皇帝之材,卻無皇帝之份的朱棣,他的內心是那麼的忿忿難平。 

《禮運大同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朱棣即便不是賢人,但肯定是能者,因循守舊的朱元璋心中雖然明白,也懂得選賢與能這個道理,卻要一錯再錯。 這個歷史性的錯誤,直接造成了日後同室操戈的悲劇,也成就了一代有為君主明成祖。 

朱允炆做了皇帝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削藩,他最大目標就是要剷除叔父燕王朱棣,朱棣為了躲避災難,不惜裝瘋詐病,終日裝作喝得酩酊大醉,目的是為了明哲保身。 但是,朱允炆怎肯善罷干休,他下旨削去朱棣爵位、捉拿朱棣同母兄弟周王以及大批燕王府屬下官員,此時候,朱棣再也按捺不住,託辭「清君側」,高舉「靖難」旗幟,與朱允炆展開了四年之長的「靖難之役」,這場戰役以朱棣取勝上演叔奪姪位、朱允炆或死或不知所終而結束。 

朱棣做了皇帝,本來叫做明太宗,為何稱為明成祖呢? 原來,中國皇帝的稱號是有特定的,只有開國皇帝才可以稱為「祖」,繼位皇帝只能叫做「宗」或叫做「帝」,例如:劉邦可以稱為漢高祖,劉徹只能叫做漢武帝;李淵可以稱為唐高祖,李世民只能叫唐太宗;朱元璋可以稱為明太祖,朱棣只能叫做明太宗。 朱棣死後,他的子孫深感他開創永樂盛生的功績,才改諡為明成祖,地位等同開國君主。 朱棣一共當了22年皇帝,年號永樂,所以歷史學家管他叫做永樂大帝,朱棣的帝位雖然是篡奪而來,但他的確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在中國歷史舞臺上與秦皇漢武分庭抗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