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

拗而不鬧


我一向寫文志在排遣寂寞,消閒解悶,「發牙痕」而已,最近因為寫了兩篇與詩禮有關的文章,卻引來「爭拗」疑雲,此處我特別把「爭拗」兩個字加以引號,目的就是澄清當中沒有爭拗這回事,如果硬要說是「爭拗」,那是「拗而不鬧」。 話說路過觀文的網友留言:「看詩不看拗」,這位網友我姑且稱他為「觀拗人」,我和「觀拗人」在網上結緣多年,我們經常互訪及留言,他謙稱井底蛙,其實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極具古文學方面的認知,他的博客令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他又常常稱我做兄長,叫得我心中甜滋滋,無比受落。「爭拗」的一方,稱得是上大哥級高人,我姑且稱他為「與拗人」,最近我和他有較多的交流,他同樣是學識淵博的人,尤其是哲學方面,有獨到眼光,他的留言常予我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啟發,令我受益良多,他又指導我如何上載文章和照片,在這方面是我的「盲公竹」。 可以說:「與拗人」和「觀拗人」都是我心中MVP網友,順此謝謝兩位。
拗,字面解釋是固執不順從,如爭拗;或解釋為把直的東西折斷,如拗斷。 拗,真不是好東西,它反映人性格的不妥協弱點,若是擇善而固執還好,若是有理沒理執拗一番,徒然虛耗了時光生命,有的事情明明是大多數人的意見,少數人硬是要爭拗,完全不懂得「三不拗六」的道理。
宋代王安石是一個非常執拗的人,他擔任宰相時候大力推行變法,對不同意見全不聽入耳,歷史上稱他為「拗相公」,他和司馬光、蘇軾等保守派格格不入,常借故刁難蘇軾。 他與蘇軾不和除了是政見相左之外,還有私人恩怨,王安石知道蘇小妹很有才華,有意為兒子王雱求親,他將王雱的詩請蘇拭轉交蘇小妹,蘇小妹知道兄長素來和王安石不和,心中早有謀算,看到王雱的詩後,大膽批評王雱文章鋒芒太露,秀氣盡泄,屬於短命之人,狠狠推掉這門親事,果然王雱不久就英年早逝,王安石因此耿耿於懷。 王雱死後,托夢來見王安石,訴說自己在地獄所受的痛苦,全因為父親專一任性執拗,累他陽壽早盡,受罪極重,勸說父親及早回頭。 王安石夢醒即向宋神宗辭去宰相之位,閒遊四方,以求贖罪。
爭拗無疑是很接地氣的事,尤其是在當下的香港,早前為了政制爭拗了幾年,搞到社會疲莫能興,隨著俾錢唔肯袋住先告一段落,耳根方樂得一陣清靜,誰知道,現在又因為「一地兩檢」,再啟爭拗之門,哎!不知又拗到甚麼時候方能罷休,俗話說:「拗贏冇錢,拗輸冇面」,何必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