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5日

十說三國


三年前在雅虎部落寫了多篇關於《三國演義》的博客,其中有幾篇是關於關羽,文章帖出後,便染了風寒小疾,朋友戲說我的文章可能開罪了武聖,故對我略施小懲,此話我當笑話聽了沒有記在心上。 最近,我又翻出《三國演義》來閱讀,這是我的習慣,大概過了三五七年,就興起重讀的念頭,這次的翻閱,發現小說不少情節和章回是可以用數字來概括,於是我整理了一下,特地寫出來與網友們分享。

一王死孝
這是《三國演義》最悲壯的一節。 隨着劉關張和諸葛亮去世,蜀國日薄西山,氣息奄奄,鄧艾趁機率領魏軍攻入西川,昏庸的後主劉禪(扶不起的阿斗),竟然要出城投降,他的第五兒子北地王劉湛力勸父親不要投降,千萬不要廢棄祖父劉備創下的基業,劉禪不聽,堅持出城投降,劉湛悲痛欲絕,回家告訴妻兒,寧願早去泉台見祖父,也不願當亡國奴,妻子大讚丈夫做得對,首先觸柱自殺殉夫,劉湛殺死三個兒子,随後自刎,實行以死盡孝。

二士爭功
鄧艾攻入西川,接受了劉禪投降,司馬昭封他做太尉,鄧艾因此驕橫,不聽司馬昭調度,還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司馬昭記在心中,暗暗慎防鄧艾作反。 另一方面,諸葛亮曾經說魏延生有反骨,日後一定造反,果然,魏軍攻入西川之久,魏延就投降了。 司馬昭論功加封鍾會做司徒,藉以克制鄧艾,這就是小說中的二士爭功情節。

三氣周瑜
赤壁之戰,周瑜因為諸葛亮的謀略每每在自己之上,心生妒忌,幾次借故要殺死諸葛亮,結果反而被諸葛亮用計逃脫甚至擷取戰爭成果,活活把周瑜氣死。 一氣,是早於周瑜奪得軍事重鎮南郡;二氣,是幫助劉備迎娶孫夫人,令到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是慫恿劉備借荊州但拒不歸還。 周瑜垂死大嘆:「既生瑜,何生亮?!」

四番用計
《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武鄉侯四番用計,武鄉侯就是諸葛亮,他帶兵南征,夏季時候渡過瀘水,多次用計擊敗南蠻部隊,終於收服孟獲,取得最後勝利,凱旋歸國。

五虎大將
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取得大捷,三國由此鼎足而立,劉備自稱漢中王,大宴群臣,加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為五虎上將。 關羽接到委任狀時,最初不肯接受,他認為黃忠不夠資格,說:「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

六出祈山
這是諸葛亮軍事行動之一,《三國演義》的下半部有較多篇幅描述。 魏蜀吳三足鼎立後,諸葛亮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親自帶兵抗擊曹軍,不過,幾次北伐不但戰績不彰,成效不顯,反而損兵折將,令到蜀國大傷元氣。 六出,相信只是形容詞,應該沒有這麼多次,但六出祈山,卻被後世人認定為諸葛亮戰績之一。

七擒七縱
諸葛亮為了使南蠻王孟獲心悅誠服,活捉七次,每次皆予釋放,做到仁至義盡,以德服人,最後,南蠻王孟獲感激諸葛亮多次不殺之恩,故此真心歸降,發誓從此不再來犯,蜀國再無後顧之憂。

八陣圖成
諸葛亮的成名之作,是非常神奇的作戰陣勢,類似奇門遁甲,逢出必勝。 杜甫歌頌及總結諸葛亮一生的時候,寫了一首著名五絕詩篇:「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呑吳。」

九伐中原
諸葛亮死後,他的得意門生姜維取代諸葛亮位置,並進行了一系列軍事行動,九次揮軍向北方魏國進攻,姜維雖然頗有臥龍鳳雛的影子,只可惜蜀國人材凋零,陣中了無大將,九伐中原談何容易?

十侍作亂
這是《三國演義》開頭的故事情節,話說東漢末年,漢靈帝身邊有十個近身常侍,以張讓為首,常侍就是宦官,他們胡作非為,無惡不作,擾亂朝綱,因而激發群雄割據,促使東漢走向滅亡,是鑄成日後魏蜀吳鼎立局面的罪魁禍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