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權爭霸之血濺玄武門
唐太宗和魏徵一君一臣,可以算是最佳拍擋,君臣努力共同開創貞觀盛世。 眾所週知,唐太宗的帝位是巧取豪奪得來的,通過流血的「玄武門之變」把兄長殺死,才能當上皇帝。 有些野史更說李世民殺兄之後再入宮弒父,自立皇帝,這個講法應毫無理據,只是憑空臆測。
李淵自建唐稱帝之後,按照中國歷代君王立長立嫡的傳統,封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即是儲君,李建成只是庸碌之輩,毫無寸功可言,令李淵大失所望。 作為李淵第四子的李世民,則是一個英勇過人,能征善戰,功績昭著,極具雄才偉略,可惜只是被冊封為秦王。
李建成眼看李世民的功績大大超過自己,深深感到皇位繼承權受到威脅,於是拉攏四弟李元吉共同對付李世民。這個李元吉雖然也勇猛過人,也立下過戰功,可惜驕奢淫逸,自忖難以爭位,為了個人利益,所以勾結長兄共同對付李世民。他們曾經在一次宴會上於酒中下毒,幸好中毒不深,李世民得以僥倖不死。但李建成李元吉謀害李世民的心不息,他們的計劃是先找機會褫奪李世民的兵權,然後進行刺殺。
另一方面,李世民也感到形勢非常嚴峻,兄弟鬩牆的氛圍濃重,如再不出手,將置自己於極為不利位置,於是在房玄齡和杜如海的獻計之下,決定先下手為強。 一天的清早,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宮朝見李淵,經過玄武門的時候,被早就埋伏此處的李世民及長孫無忌、尉遲敬德包圍,以亂箭射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過了幾天,唐高祖李淵頒詔讓位予李世民,號稱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時年僅27歲,只做了23年皇帝,50歲駕崩。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弒兄奪位無疑是李世民光輝一生的污點,但瑕不掩瑜,一個人的功過得失評定要經過歷史考驗,要以群眾的大多數意見為依歸。 這個皇權取得不甚光明的帝王,卻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英主,一生勵精圖治,開創貞觀之治的盛唐局面。他知人善任,虛心納諫,不偏聽偏信,深得群臣擁護,所以朝中股肱之臣如雲;他既用武功又用和親策略,雙管齊下平定吐蕃、降服突厥,鞏固發展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係;他採用有效措施,穩定社會,繁榮經濟,使百姓安居樂業。種種的豐功偉績,使他成為中國千古一帝。
中國堯舜時代,推舉領袖是採用選賢與能方式,由能者居之,前任找到了合適的人物就進行禪讓。那年代,經過推選的堯舜禹,全心全意為百姓做事,百姓也一心一意擁護支持,從無動輒責難,更加不會貿然呼喊推翻打倒。 可惜,自禹死後,禪讓制度被世襲制度代替,世襲又以長子嫡孫為第一繼承權,其他的兄弟只能望門興嘆。
李世民的人生污點,若要追根究底,只可怪責中國的封建思想,數千年來,以長為嫡的傳統桎梏嚴重影響社會行為,連皇室也不能避免,長子昏庸卻居太子,不勞而獲,有能力且深孚眾望的兄弟豈甘臣服,那有不奮起爭權之理?因而造成了歷朝多少因皇權爭霸而掀起的血雨腥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