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

子見老子



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



前言:文題不是兒子去見父親,而是孔丘拜見老聃。 

孔子見過南子,雖然是一次禮貌拜訪,卻弄得灰頭土臉,一世英名幾乎喪盡,最難堪的是被子路質疑,要指天發誓才能勉強過關。 

孔子另一場會面是專誠向老子問禮, 請注意我的用詞是「拜見」不是「會見」,那是因為當時老子年歲比剛過而立之年的孔子大,以幼見長,理屬拜見。事實上,老子的《道德經》的哲學思想較孔子述而不作的《論語》稍優,學術地位較高。 

一個是道教鼻祖,一個是儒家宗師,兩人碰頭堪稱歷史性見面,孔子向老子問禮,是學術交流,這場儒道爭霸,比拼之下,結果是老子贏了。 

孔子在問禮期間,老子對孔子說:「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己為上,望汝切記。」語氣好像老師教導學生。 孔子俯首說:「弟子一定謹記在心!」 

短短幾天相處,兩人惺惺相惜,臨別依依,老子送孔子來到黃河邊上,看見滔滔河水,大家都有所感慨,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分晝夜。」意思是:時間就像這河水日夜不停地消逝。 

老子則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意思是:人最高善行就如水的品性,潤澤了萬物而不求名利,而且願意停留於眾人都嫌棄的低賤之地,所以,水這種品質是最接近「道」的。 

老子借題發揮,繼續說:「居,善地; 心,善淵; 與,善仁; 言,善信; 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居住要善於選擇好地方; 心態要善於靜如深淵; 待人要善於仁義; 說話要善於謹慎守信; 為政要善於管治; 處事要善於發揮所能; 行動要善於把握時機。 做人能夠與世無爭,就無悔無怨了。 

老子把水性和水德講述得淋漓盡致,孔子聽了恍然大悟,拍手叫好,佩服不已。 兩個哲學巨人對水的評價,代表不同學派的見解,但水平高低立現,孔子只是浮想與興嘆,流於表面,較為膚淺;老子以水喻人,充滿哲理,寓意深遠。 

孔子回到魯國向弟子說:「天上的鳥兒能用弓箭射下,地上的動物能用繩索擒拿,海上的魚兒能用絲網捕捉,但是,老子是龍,他能夠隨時隨地變化,不能捉摸,他的學問高深莫測,真是我的老師。」

眾人處上,水獨處下。



35 則留言:

  1. 經常看見書法前輩書寫「上善若水」,現在我明白了!謝謝!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一般來說,「上善若水」的出處是這裡,但有沒有嚴格的證據,還待文史學家論斷。

      刪除
  2. 一般來說,「上善若水」的出處是這裡,但有沒有嚴格的證據,還待文史學家論斷。

    回覆刪除
  3. 當時孔子年紀尚輕(比老子),學問比不上老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及後孔子不斷吸收更多智慧,才有今日成就。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明白你的意思,起先孔子基於年紀和閱歴較老子輕和淺,成就有所不及,日後就大不同,這一點我基本同意,但道德經的成就不比儒家思想差,因為後者自漢武之後,往往得到統治者尊崇和推動,因此,孔子的地位就高了些。

      刪除
  4.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與世無爭,相信都是高人的處世之道。
    在未回歸前,港人一般都是埋頭苦幹,與世無爭,才成立了一個繁榮之港。
    然而現今是一個什麼都爭的年代,爭上位,爭做議員高薪厚職。
    種種衝撃、爭執令社會頗不安寧 ! 2013年走來洩密的斯諾登,曾經高度評價香港是一個和平法治的好地方,2014年就發生佔中事件,從此香港就家無寧日了。多虧他讚壞了香港。

    回覆刪除
    回覆
    1. 老子的智慧超越時空,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覺得閃爍耀眼。以柔克剛,先與後取,虛中藏實等等都是聰明的論述。無論是人民,或者是君上,都可以在五千字的雋語中各取所需,學以致用。易經雖然是群經之首,稍嫌太玄,論語過於媚上治人,道德經才是智慧的結晶。

      水居下流位置而不以為卑,適多變環境而不以為忤,所以,上善若水千百年來被奉為神明。遇事柔性勸導、柔性訴求都值得推崇。癒合了的傷口千萬不要再撕裂,安定了的社會千萬不要再損壞,凡事三思而行。

      刪除
    2. 憨山大師說: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爭鬥,必有損傷。不爭,則全天下太平矣!
      如上善若水,順流而下,不避彎僻細流,怡然自得。可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老子是出世,孔子是入世,是清是濁,都是環境使然。

      刪除
    3. 阿姨早晨,孔老相晤,載之史記,雖然屬於正史,也有人質疑。 你說老子是出世之人,孔子是入世的人,非常貼切,完全認同。老子出塵脫俗、化外之人,不吃人間煙火,顯得縹無虛緲,摸不著邊際。孔子入世,雖然是聖人,有人性光輝也有人性卑劣,況且聖人也有錯,所以感到他有血有肉。

      你提及的這位高僧,我較陌生,但會到網上尋找他的事蹟,學習他關於人生哲理的闡述,謝謝!

      刪除
    4. KM先生午安 ! 謝謝您的回應和解說。
      對於憨山大師的生平事跡,秋也從不知道。一篇憨山大師的【醒世歌】是我在少年時,跟隨家人往荃灣遊覽一寺院,上香油之後取了一本佛經書,在最後的一頁,就看到憨山大師一篇勸世文「醒世歌」,印象十分的深刻,如此而已。

      刪除
  5. 兄長好,相輝映之上善若水的道學柔性訴求,儒之鏗鏘錚言: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兩者構成謙忍和堅毅的中華文化特色.

    回覆刪除
    回覆
    1. 蛙兄,早上好!中國的名人雋語有時候看了頗令人氣結,同一種事物有不同的釋義,水為上善,但也有洪水猛獸,窮山惡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教人宜將剩勇追窮寇,又教人窮寇莫追。
      中國儒䆁道算是一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有時候很難分之高低,論之正誤。總之各取所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刪除
  6. 做高人怎可與世無爭,你不爭人也跟你爭,所謂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有我等蟻民爭無可爭。

    回覆刪除
    回覆
    1. 與世無爭或者只是一句口號,誰人不爭?高人的位置成就不也是爭回來嗎?

      刪除
  7. 一個具有高瞻遠矚之人,不會去與人爭一日之長短。會趨吉避凶。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外高人,退居世外,是為不爭。
      有些事實,就是不爭的事實。

      刪除
    2. 與世無爭是心靈上或是短期內策略上的退讓,老子的玄機是為了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歸根結底都是爭。有些時候、有些東西還是要爭的,在國家層面上,自己的領土是寸土必爭;在工作效率上是分秒必爭,女士方面則是要爭艷鬥麗。 不爭不該爭之事,最不該是不知為何而爭。

      刪除
  8. 與世無爭是心靈上或是短期內策略上的退讓,老子的玄機是為了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歸根結底都是爭。有些時候、有些東西還是要爭的,在國家層面上,自己的領土是寸土必爭;在工作效率上是分秒必爭,女士方面則是要爭艷鬥麗。 不爭不該爭之事,最不該是不知為何而爭。

    回覆刪除
    回覆
    1. KM先生說得好!「 不爭不該爭之事,最不該是不知為何而爭。」

      刪除
    2. 自己的領土真是要寸土必爭 ! 往日看新聞,會看到遠方有些小國,為了宗教之爭,給人滅村滅族,真是悲哀 ! 但願我們國運昌隆,不要給外人瓜分。

      刪除
  9. 與世無爭,確實是一位高人之思哲的最高境界。自捫未能達至。

    回覆刪除
    回覆
    1. 子卉你好,我太久沒有來這個園地,好像荒廢了。半年後才回覆你,對不起啊。

      刪除
  10. 回覆
    1. 狂小子兄,你好,謝謝你的關注。🙏🙏

      刪除
  11. 過去快一整年了,在此風風雨雨的日子中,料必大家都處變不驚,坐看雲起時,修心養性。特來探望,敬祝KM先生安康愉快!

    回覆刪除
  12. 阿姨早晨,多謝來訪及關心,我正等待著風雨過後的彩虹。這是我第四次作出的回覆,但不知道能否成功。

    回覆刪除
    回覆
    1. KM先生,午安 ! 希望在明天,相信總有雨過天青的一日。
      恭頌文祺,安康如意 !

      刪除
    2. 又及:不知道閣下說“第四次作出的回覆”的意思,是否因為久不操作回覆的留言,所以不能一次即做好 ?

      刪除
    3. 是的,可能久沒有操作,有些動作忘記了。我曾經在iPad回覆你,但都不能,轉用手機才能發出信息。

      刪除
    4. 其實我沒有停下寫作,只是沒有擺上bloger,只在我的朋友圈傳閱,內容也是歷史文學為多,我會再來這個園地,和老朋友見見面。

      刪除
    5. KM先生若有興趣回歸寫博,再來論述歷史文學,定然使吾更增知識。
      老友重逢,實在是一大喜訊 !

      刪除
    6. 我發現去年的文章網友留言都被刪去,也不知是甚麼緣故。

      刪除
    7. 因為Google 的 G+本來宣佈在4月2日關閉,可是blogspot 没有為我们封存舊有的留言,現在未到四月二日已經撤走我們的在G+發出的留言了。
      查知去年在2月5日之前的留言,很多與G+掛勾的網誌,都被牽連刪去了,不能保留 ! 但之後的大家都可以照常留言,沒有異動。

      刪除
    8. 查看閣下去年五月的網誌,幾十個留言仍在,沒有問題喔 !

      刪除
    9. 真可惜,那些留言很有價值,我視為鼓勵和鞭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