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終於得到他夢寐以求至寶,心情豁然開朗,他把《蘭亭集序》放在身邊,每天處理完政事之後,就拿出來左看右看,幾乎達到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的痴迷程度。 說來真奇怪,他自從得到這書帖,所有的事情好像順利多了,其中最為棘手的,就是接班人問題,他接受長孫無忌等老臣子建議,把犯了嚴重過失的太子李承泰貶為平民,另立李治為太子,完成皇位繼承安排。
李世民不愧是一個明君,他知道自己獨霸《蘭亭集序》始終有點欠妥,而且得來的手段也不光彩,他也知道,字帖這東西若是經常翻閱,終有一天難免會破損,所以他想到一個方法,既可以經常欣賞或進行臨摹,又能妥善保存,他下令馮承素、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四個當朝書法家照著真跡臨摹,結果,馮承素由於用特別方法臨摹,因此最為神似,其他各家都有不俗表現,都獲得李世民讚賞,統譽為「下真跡一等」,他把這些摹本分贈與各子女及大臣。
馮承素本傳到唐中宗時,被印上唐中宗的年號「神龍」,所以後世稱為「神龍本」。
李世民對王羲之情有獨鍾,可以在編撰《晉書》這件事上表現出來。 有一天,李世民在廷上聽取房玄齡編撰《晉書》奏本,李世民問:「房卿家,編撰《晉書》進度何如?」房玄齡回答說:「啓稟皇上,帝紀十篇已經完成,志二十篇亦告完成,七十篇列傳完成了五十篇,三十篇載記已編撰好綱要⋯⋯按此進度,兩年內可以完成編撰。」李世民說:「編撰前朝歷史乃當朝君臣責任,此乃國家大事,不容馬虎拖延,列傳當中可含有王羲之?」房玄齡回答說:「稟告皇上,王羲之及其兒子玄之、凝之、徽之等都有闡述。」李世民說:「好,甚好!王羲之這一章就由朕寫序吧!」
又有一天,李世民準備臨摹《蘭亭集序》,他嫌王德礙事,於是傳才人武如意到來磨墨,武才人自從用匕首馴服獅子驄之後,特別得到李世民疼愛,經常要她陪伴在側。
武如意本身懂得一點書法,王羲之大名早就知道,由於經常在御書房陪伴李世民,《蘭亭集序》真跡也見過幾次,心中也很喜歡這書帖。 這次,武如意來了,李治也跟隨來到,英明神武的李世民看在眼裡,心中已經明白,他知道兒子喜歡上自己的才人了,他不動聲息,待李治和武如意離開後,用毛筆寫下:「佳兒佳媳」,命王德速召褚遂良來見,李世民把這字帖交給褚遂良,囑咐日後若有需要,作為先王遺詔。
公元649年7月10
日,含風殿內哭聲震天,英姿蓋世的唐太宗把政權交給兒子李治後,用微弱的聲音說:「兒呀!為父已經把江山交給你了,現在,我向你求兩件物事,第一件,把獅子驄等六匹跟隨為父南征北戰的馬兒為我陪葬;第二件,讓《蘭亭集序》也陪伴我吧!」好一個李世民,至死也不肯放棄《蘭亭集序》。李治幾乎要附耳才聽到父親的遺言,連聲答允。
李世民駕崩後,六駿石刻和《蘭亭集序》一同陪葬昭陵,至此,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真跡從此消失於人間,誠中華文化之大憾事也!幸好,「神龍本」至今仍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
後記:李治把李世民關於《蘭亭集序》的遺言告訴武如意,武如意因為自己也喜歡這書帖,所以大力反對,勸李治改用摹本代替陪葬。 二百年後,五代十國時期,著名盜墓賊溫韜打開昭陵,發現裡面沒有《蘭亭集序》,因此出現一個說法,《蘭亭集序》是被陪葬於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
溫韜把唐皇朝十八座陵墓,掘開了十七座,只有乾陵幾次挖掘時均遇到風雨阻擋未能成事,所以,《蘭亭集序》是否在乾陵,沒有人知道,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下令不許打開乾陵,《蘭亭集序》真跡到底在何處,真是千古之謎。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