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分崩離析


旅遊車通過了惠陽,便進入了傳統上稱為潮汕的區域,我返汕尾鄉下不算,這是三十年來第一次進入潮語區,我的眼睛不斷瀏覽搜索窗外的景物,企圖尋找往事蹤影,但是,眼前的一草一木、一樓一房,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難道這是時移勢易?還是滄海變了桑田?不得而知。


記起八十年代初,香港人對祖國的認識還是一片朦朧,大概印象是停留在六十年代的自然災害和七十年代文革兩個時期裡面。 改革開放後,港人掀起了回國參觀旅遊的熱潮,當年我辦事的機構,為了聯繫客戶從而拓展業務,亦趁機舉辦旅行團,我奉上司之命帶隊去汕頭,憑我模糊記憶所及,行程包括汕尾、普寧、潮陽,揭陽、澄海和汕頭市等等,行程涵蓋汕頭汕尾,每一個縣都住一兩天,累積起來,旅程有半個月之久。
 
今次旅行目的地是新建的潮州市和汕頭市,路線基本上和三十年前一樣,但途經的那些縣鎮好像都消失了。旅行完畢,我懷著大大的疑問回到香港,立即上網查個究竟。


汕尾市原來只是海豐縣的一個鎮,海豐縣的縣城是海城,彭湃的故鄉,改革開放以後,在撤縣建市的趨勢下,汕尾鎮摇身一變為地級市,反而管轄被撤縣的海豐,以及原來與海豐縣平衡的陸豐縣(改為陸豐市) ,這是徹徹底底的妹仔大過主人婆。 所謂的地級市,在中國行政區分類中根本找不到,我只知有首都、直轄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省、市、縣、鄉等,所以我對地級市的概念是模糊的。


海陸豐是一個悲情城鄉,尤以海豐為甚。 海豐自公元前的西漢開始已經設縣,轄地還包括現今潮汕地區部份縣。 民國時期仍為縣編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陸豐均保持縣編制,隸屬於東江專員公署,不久,被撥歸惠陽專區管轄,再不久,被劃入汕頭地區,成為潮州一員,改革開放後,被踢出潮汕地區,重歸惠陽地區,直至1988年,海豐終被撤縣,改由其下屬的汕尾市管轄,陸豐雖然表面上沒有被撤縣反而得以建立市,但是,其北部八鎮被分割為新設置陸河縣。


海陸豐好像皮球似的,被惠陽和汕頭踢來踢去,終於熬到不用寄人籬下,可以獨立自主了,代價是削去身上一塊肉,其情可憐復可悲,試問如此遭逢,情可以堪?


至於原來被統稱為潮汕地區的八個縣,包括:普寧、惠來、潮陽,揭陽、饒平、澄海、豐順和海陽,也如海陸豐一樣,亦難逃被剝皮削骨命運。 澄海、潮陽被撤縣,成為汕頭市的一個區;普寧、惠來被撤縣,撥歸新建的揭陽市管轄;海陽縣即潮安縣,它與饒平縣歸屬於新城立的潮州市;豐順縣這個孤兒最是無奈,被踢出潮汕地區,成為梅州市一份子。 至此,潮州八邑分崩離析,面目全非,取而代之,是潮汕四市: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汕尾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