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照片 侵權即删 |
三日之內,遍歷三台,先當郡守,再任侍郎,後封高陽鄉侯,一日看盡長安花,蔡邕仕途達到了頂峰。
此夜,蔡府張燈結彩,賓客盈門,杯觥交錯。
然而,端坐內堂的蔡琰神色凝重,臉上淚污未退,新婚不久,丈夫衛仲道患急病而逝,未亡人無奈歸寧回家,想到自己的不幸,更想到父親當前狀況,不禁愁緒萬千,此際的她與大廳熱鬧完全格格不入,她心急如焚,因為有重要的說話必須向父親說。
送走了滿堂賓客,喧鬧恢復平靜,蔡邕回到書房,想起剛才的情景,心情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到來祝賀的人,當中幾多是真心實意?幾多是趨炎附勢?幾多只是看熱鬧?
乘著酒意,蔡邕叫下人取出文房四寶,提起毛筆便寫:
「人無貴賤,道在者尊。木以繩直,金以淬剛,必須砥礪,就其鋒芒。」
這是他《勸學篇》的名句,儘管醉態已成,筆下漢棣依然漂亮非凡,「蠶頭雁尾」,「一波三折」筆法功力紮實無比。
方停筆處,蔡琰推門請安而進,看到案上字帖,不禁大聲稱讚:「父親書法又登台階,可喜可賀,不愧是一代宗師!」
「文姬,你可有話向為父說?」蔡邕大致猜到女兒來意。
「董卓殘暴不仁,為何父親助紂為虐?」連日來蔡琰不止一次這樣說。
「董太師命我撰寫《漢紀》,說非我莫屬,昔日司馬遷甘受腐刑,只為完成《史記》,如今我個人榮辱何足掛齒,況且修史一向是為父宿願。」蔡邕醉醺醺說。
蔡琰心中不悅,提高了聲量:「董卓得呂布相助,如虎添翼,焚燒洛陽,挖掘皇陵、廢立皇帝、逼死太后,竊國大賊,人人得而誅之,父親如此靠近他、依附他,豈不是與天下為敵?」
蔡邕頹然坐下,「文姬,董卓威脅我,若然不從,他要殺咱全家,卓太師權傾朝野,殺我如踩死螻蟻,你教我如何是好?」
「如今漢室國運已盡,大廈將傾,編修漢紀急不可緩,我兒就別阻止了。」蔡邕悲憤說。
「以袁紹為首之十八路諸侯結盟征伐董卓,長安危在旦夕,到時候,即使曹孟德與你交好,恐怕亦無法保你周全。」蔡琰聲淚俱下。
室內一片沉靜,蔡琰從懷中取出一段燒焦琴木:「父親,還記得此木段嗎?」蔡邕轉身瞄一眼,這木段最熟悉不過了,他心裡千百個明白,卻不發一言。
蔡琰眼睛充盈著淚水,聲音接近嗚咽:「琴無雜音,士無異志,請父親大人三思!」原來,這塊木段是昔日「焦尾」遇焚,蔡邕奮身從火中救出,好端端一把名琴只燒餘一段焦木,蔡邕因損古琴苦惱了數月,唯有留作紀念,與祖先牌位一同安放在靈龕之上,每天焚香膜拜,以表文人風骨。
觸動了痛點,蔡邕老淚縱橫,五味雜陳,揮揮手:「別說了,我困了,你回屋去吧!」
蔡琰回到繡房,婢女呈上一封密函,報稱是曹將軍命人送來,信函曰:「文姬賢妹如晤,令尊投靠董卓,陷身險地,董賊所作所為,人神共憤,公若執迷不悟,恐累及家小,當日共覽曹娥碑,吾提醒蔡公好自為之否?今十八路諸侯結盟共討逆賊,大軍朝發夕至,届時必然玉石俱焚,盼賢妹以孝動之,勸公火速與董賊劃清界線,免墮萬劫不復之地。」
函件下方尚有一行小字:「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鄭風』。」
蔡琰低首沉思,喃喃自語:「曹孟德,你究竟是欲救吾父,還是別有企圖?」
王允利用貂蟬巧施連環計,鳳儀亭內董卓呂布父子決裂,十八路諸侯逼近許都,乘亂,呂布殺死了董卓。
董卓受誅後,蔡邕只一句嘆息,被王允投進大牢,擇日處死。 蔡琰四處奔走,均不得要領,托人求於曹操,操回覆放心,必當盡力,王允最終答應免蔡邕一死。
蔡琰前去牢房,獄吏說:「王司徒有令,蔡邕親屬一律不得探視。」
蔡琰無奈,正想回家,忽然聽到父親大聲誦詩,聲音從牢房傳出:
「委身事賊完漢紀,任從死後辨忠奸!」
驀地一陣鐵鍊砸地聲,聲音響徹夜空,復聞獄卒大聲叫喊,蔡琰癱坐地上,她知道父親已經自盡明志。 此其時,一騎馳來,擲下召書:「敕蔡文姬即返陳留原籍,自生自滅,終身不許入京,如若抗旨,沒入為官婢!」
蔡邕案如此了結,曹操總算從中大力斡旋,否則,蔡琰必受坐連,最低限度被沒入為官婢。
路上,蔡琰掏出曹操密函,從頭仔細閱覽,閱畢心中一片茫然。
首回平鋪,今回暗湧!
回覆刪除上回平鋪,今回直敘。無論如何,均須謝您捧場鼓勵🙏🙏
刪除看得我一步一驚心。
回覆刪除感謝把歷史鋪陳敘述,讓人如看電影。
回覆刪除